第69章 什么来钱快(2 / 4)
甚至上千块都正常。
扣掉成本、来回路费、人力等,好的话,一天也能有几十、上百的利润。
当然了,现在交通不便,从南宁坐火车去广柔要两天,到那找货源挑衣服,再回来又得两天,所以,一个月倒卖不了几趟。
即使如此,每月的收入也绝对是可观的。
秦向河觉得,摆地摊卖衣服,是能挣钱,但挣得比他预想的少。
“下来!”抬头见白凯还在往上爬,秦向河照包装踹了踹,吓得白凯慌忙跳下来,“我问你,你能不能找来几个会做衣服和标签的……”
陈道贵立刻往跟前凑,“向河哥,咱这什么地方?棉纺厂啊,这破地方,随便丢一夜壶,都能砸到一片这样的!”
形容的有点恶心,可理是这么个理。
秦向河都忘了这里是棉纺厂宿舍。
“我给你钱,去给我请……先请五个吧,开始只是纯粹做标签,每人三块钱一天,按照每天做出多少标签另外计酬,再找个小厂房,需要用什么机器,看有没有旧的……”
对陈道贵说完,秦向河又转脸看向白凯,“南湖街,你知道吧!”
“知道啊,我们这最热闹的地方,什么有卖。还有一家很大的友谊商店,里面东西真多,不过只收外汇券,你知道那天我还看到什么了。就是这里,这里,开了两大洞,哪个女的会买那样衣服……”
对南湖街,白凯如数珍宝,毕竟那是整个南宁市最繁华的商业街,
各种娱乐场馆自不必说,从食品到服装,再到家电、家具等,品类齐全,是时下年轻人最爱逛的地方。
“我最近没空,你这两天有时间去那边多跑跑,找个门面。地段越旺越好,地方越大越好,只要符合条件,租金好商量,如果可以优惠,一次租半年或一年都行,但租金最多只会先给半年……”
秦向河把能想到的说完,见白凯和陈道贵眼神呆滞看来,他又道,“溜冰场你们不用去了,欠那什么红哥的钱,就将这些衣服先顶给我。”
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叠大钞,交给白凯,让其带陈道贵把刚刚说的那些办妥。
至于店面,等找到谈妥,他还要去做最后的把关。
醒过神,这两人听到自己跑这些事的酬劳后,恨不能让秦向河再多派点。
八十年代后期,商业经济开始起步。
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尤其是较为发达的城市,南宁同属于此列。
大城市人们开始对生活有着更高要求,然而市场却跟不上了,最直观表现的就是服装需求。
年轻人从电视、电影和录像里,见识了国外和港台的灯红酒绿。
国内服装厂,却依然千篇一律的“蓝绿灰”,渐渐没办法满足需求。
而通过正规外贸渠道,用外汇进口的服装,价格太昂贵,一般人消费不起。
于是“质优价廉”的“洋破烂”,便进入了大众视野。
有很多人从中看到了商机,纷纷涌向沿海城市。
这些衣服,进价从几块到几十不等,运回去,都不用再加工,直接就能翻几倍,乃至十倍的价格卖出去。
这期间,不少人就是靠倒卖这种衣服,迈入万元户行列。
在秦向河印象中,但凡去广柔倒卖衣服,以现在的交通不便、通信迟缓,利用这信息差,几乎没有不挣钱的,只有多少而已。
比如他今天逛得那些商业街,路边就不少摆摊卖这类衣服的,生意都非常好。
以眼下最时髦的牛仔裤、喇叭裤以及连衣裙等卖的最火。
秦向河很困惑,同去一个地方倒卖,别人都在挣钱,怎么到白凯这,进几千块的货,不说挣钱,那么久竟然只卖出个小零头。
难道是闺房里那种太跨时代的“战衣战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