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沿海布防(1 / 2)
维也纳的联合行动方案敲定后,梁良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国际能源会议的部分代表将从海路抵达亚洲某沿海城市进行会前磋商,而情报显示,神秘人物的残余势力正计划在这段航程中动手。命令传来时,他和林徽刚结束与维也纳警方的安保细节对接,立刻带着特种小队转场至沿海城市的军港。
这座沿海城市是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口内巨轮林立,集装箱码头昼夜不停地运转。梁良站在海事指挥中心的了望台上,望着无垠的海面,眉头紧锁。“敌人如果从海上动手,可选择的方式太多了——伪装成渔船的爆破艇、藏在集装箱里的袭击者,甚至可能劫持民用货轮冲撞代表乘坐的邮轮。”
林徽铺开沿海地图,上面用红笔标出了代表船队的预定航线:“从公海进入专属经济区后,会经过三段狭窄水道,尤其是‘鹰嘴峡’,两岸山壁陡峭,最窄处仅三百米,是天然的伏击点。”她指着峡口的暗礁群,“这里水深复杂,大型舰艇难以展开,正好给小型快艇提供了掩护。”
联合指挥部迅速成立,成员包括海军舰艇部队、海岸警卫队、港口公安和防化部队。首次协调会上,海军少将赵峰调出卫星监控数据:“过去一周,有三艘无标识的快艇在鹰嘴峡附近徘徊,船身吃水深度异常,很可能装载了重型武器。我们已派出两艘护卫舰前往警戒,但对方始终在公海游弋,无法采取行动。”
“不能等他们进入领海才动手。”梁良指着地图上的国际航道,“可以在船队进入专属经济区前,派特种部队乘坐隐身快艇前出侦察,一旦发现可疑船只靠近,就用非致命武器驱离,迫使其暴露意图。”
海岸警卫队队长补充道:“我们的巡逻机将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空中侦察,同时在鹰嘴峡两侧安装声呐浮标,监控水下动态——不排除敌人用潜水员放置水雷的可能。”
防化部队则针对生化袭击做了部署:“代表乘坐的邮轮将配备便携式毒气检测仪和应急过滤系统,一旦检测到异常,可在三分钟内封闭所有通风口。我们还准备了三十套移动消毒站,部署在船队停靠的码头。”
布防工作在紧锣密鼓中展开。梁良带着队员登上伪装成渔船的侦察艇,前往鹰嘴峡附近海域。艇上的电子设备已接入海军数据链,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周边五十海里内的船只动态。林徽正调试红外热像仪,突然指向屏幕一角:“那艘巴拿马籍货轮不对劲,航线偏离了国际航道,正朝着船队预定路线靠拢。”
梁良放大货轮的图像,船身甲板上覆盖着帆布,隐约能看到下方的金属轮廓。“查它的货运单,申报的是铁矿石,但吃水线明显偏浅。”他通过加密频道联系护卫舰,“请求对这艘货轮进行临检。”
护卫舰靠近时,货轮突然加速转向,甲板上的帆布被扯开,露出了隐藏的火箭炮。“是陷阱!”梁良对着对讲机大喊,同时指挥侦察艇全速撤离。话音未落,数枚火箭弹拖着尾焰射向护卫舰,好在舰艇的近防系统及时启动,弹幕在空中织成防护网,将火箭弹一一拦截。
货轮见偷袭失败,试图冲向公海,却被随后赶来的另外两艘护卫舰包抄。激烈对峙中,货轮突然引爆了自身的炸药,船体在浓烟中解体。“他们宁愿自毁也不被捕获,说明船上有不能暴露的东西。”梁良看着屏幕上的爆炸火光,“必须加快布防速度,这只是试探。”
与此同时,鹰嘴峡两岸的防御工事正在加紧建设。工程部队在山壁上开凿出隐蔽的火力点,架设了反快艇导弹和重机枪;水下蛙人部队在航道两侧布设了智能水雷,能通过声纹识别目标;港口公安则对沿岸居民进行了安全疏散,在制高点部署了狙击手。
林徽带领技术小组对代表乘坐的邮轮进行全面安检,当检查到邮轮的食品冷库时,发现了异常——一批标注为“进口牛肉”的集装箱,开箱后却装满了改装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