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世俗帝国建立103(2 / 3)

加入书签

辟蹊径。

最妙的是魏境的布局。魏淑妃的旧部在大梁城暗地运作,安平君的门生遍布各州郡。赵珩的商队打着魏国宗亲的旗号,在黄河两岸畅通无阻。当其他皇子还在为一亩三分地争得头破血流时,他的商号已将触角伸向齐国的盐场、楚国的漆器坊。

某个雪夜,赵珩在书房召见王焕。案头摆着刚送来的密报,楚国商队在南阳遇袭,货物尽失。\"该让我们的人露面了。\"赵珩将密报投入火盆,跳动的火光里,他看着王焕眼底闪过的贪婪,知道这个曾经的寒门子弟,早已与他绑在同一条船上。

邯郸城的更鼓声里,\"鸿远号\"的商船正缓缓驶出港口。船头的鎏金凤凰在月光下熠熠生辉,那是魏国王室特赐的徽记。赵珩站在城楼眺望,远处商队的灯笼连成星河,比天上的月亮还要璀璨。他忽然想起幼时读《商君书》,此刻才真正明白:这天下,从来就不是只有龙椅才能坐得。

与此同时,在邻近韩、魏两国的边关城外,一场大火冲天而起。新朝的军旗在火光中猎猎作响,边关大帅苏珩和军师并肩立在城头,望着远处魏、韩两国的方向。苏珩展开一卷泛黄的帛书,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国世家的贪贿把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足以致命的秘密。

\"下一个,该轮到魏国的那位纨绔世子了。\"苏珩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听说他最近迷上了新国的珍宝,我们正好投其所好。\"

军师点头道:\"大帅高明。韩、魏两国本就对赵国的残城虎视眈眈,只要我们略施手段,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再配合商队的渗透,这两国迟早会落入我们的掌控之中。\"

在新国皇宫内,皇上望着天际初升的新月,眼中闪过冷冽的光。\"这场以利益为刃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他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当黄金浸透人心,当商路化作锁链,天下诸国,终将在这悄无声息的侵蚀中,成为我新朝版图上的璀璨星辰。\"

夜幕深沉,新国的商队依然在赵国的土地上穿梭不息。满载货物的马车车轮滚滚,扬起漫天尘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而那些朱门里的歌舞升平、权谋争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终将被利益的洪流所淹没。

深秋的大梁城,护城河上结着薄冰,赵珩的商船队正缓缓驶入码头。船头的魏国旗帜猎猎作响,十艘巨舰满载着赵国的铁器与魏国的丝绸,在岸边商贾艳羡的目光中靠岸。曹进立在船头,望着岸上迎接的魏国官员,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如今\"鸿远号\"在魏境的商路已畅通无阻,就连魏国国君宴请宾客,都指名要赵珩商号的邯郸美酒。

然而在千里之外的临江都城,新国商部尚书正将一份密报呈给国君。泛黄的绢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赵珩商队在各国的动向。\"此子野心不小,\"尚书捻着胡须道,\"他借赵国亲王与魏国宗亲双重身份,将商路织成大网,如今已渗透到齐、楚边境。\"

国君却笑着摆摆手:\"养蛊之道,在于弱肉强食。且看他如何与我新国商队争食。\"

赵珩并不知晓自己早已落入棋局。他在大梁城设立了\"鸿远总堂\",将亲信安插在各个商队担任总管。曹进每日都会收到详细的账目与情报,哪个商队获利多少,哪条商路需要打通,都在赵珩的掌控之中。他甚至开始仿照魏国的盐铁专营制度,试图垄断某些重要物资的流通。

\"殿下,新国商队在南阳又开了三家商号。\"一日,曹进神色凝重地禀报,\"他们似乎有意与我们争抢铁矿生意。\"

赵珩把玩着手中的玉扳指,冷笑一声:\"不过是些各自为战的散沙罢了。传令下去,凡与新国商队交易的商户,一律断供货物。我倒要看看,这些乌合之众能撑多久。\"

然而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