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三问三答!(4 / 10)
nbsp; 金銮殿中,风声犹静。
许居正与霍纲的两问,已如重锤敲落于殿上群臣心头,而李安石两答俱稳,宛如无声之水,却不偏不倚地击中要害。
此时殿内气氛已由最初的不信、惊讶,渐渐凝成一种极难言的情绪——一种压迫而沉重的沉默。
许居正拱手退位之时,眼神仍不离李安石,只是那眼神中已无前时那般直刺的锋芒,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探测与思量。
霍纲亦未语,只低垂着目光,像在回忆方才那道答得无懈可击的统筹题,额角不觉沁出一丝细汗。
而就在这沉寂几欲凝结之时,一道身影缓缓走出清流列。
魏瑞。
他不动则已,动则必有所图。
此刻,魏瑞缓步而出,未曾急言,亦无动怒,只在李安石面前停下,静立片刻,才缓缓拱手:
“老臣魏瑞,斗胆一问。”
他声音不高,嗓音略显沙哑,却字字铿锵:
“李大人既志在吏部,老臣便问一吏政积弊之难题。”
“此题,非为刁难。”
“乃是老臣亲历五朝而未能解者,至今仍为诸部心腹之患。”
话音一落,殿中肃然。
“此题”一出,连许居正眉头也是一紧。
魏瑞口中的“五朝未解”之题,哪是寻常人敢答的?连他都从未听魏瑞如此公开开口试人,显见此次出题之重。
魏瑞不疾不徐,继续道:
“自文昭大帝时起,吏部三班选官制沿袭至今,虽名为公议推选,实则因条章繁缛、荐举失据,致使各部司在推人之时,多有暗中串联、互挟恩义。”
“六部以下,九寺七监之中,‘以私赂调官’已成积习,虽吏曹年年督察,却始终如割水捉影,形在法外。”
“尤以地方官人转任京司最为棘手。”
“地方以功调京,本为奖优;而近十余年来,转任者多非真正政绩卓著之人,反是钻营有术、背后荐引。”
“致使京中官箴沉浮,实务之官屈居下列,擅长迎合者居于其上。”
他顿了顿,微微仰首,看向李安石:
“此弊久积,根深蒂固。陛下欲正朝纲,此事必不可回避。”
“李大人若为吏部尚书,如何应此一局?”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