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脑袋一热下订单(1 / 2)
刚才还口若悬河的老周,被贾勇这么一问尴尬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求援似的看看叶先生。
贾勇想,叶先生是为老周这批货担保的,刚才他自己还说,他用自己的信誉向华艺国贸公司做了保证。要是老周卖不动这批货,叶先生能不能接过去,从他的渠道销售呢?
叶先生已经猜透了贾勇的心思,可他却避而不谈如何履行担保责任的事。转而帮老周找起原因来。
叶先生分析得头头是道:“老周在巴西待了整整五年啊!这五年间,他一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积累了不少经验。他挑选货物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
“不过呢,我倒是觉得他在选货方面有些过于杂乱了。你看看,他进的货不仅有箱包,还有运动鞋,还有其他一些小百货。”
叶先生顿了顿,继续说道:“老周在进货的时候,完全是按照那些小商贩的需求来进的。人家要什么货,他就进什么货。
“这本来也没错,但问题是,这些小商贩每次进货的数量都很有限。这样一来,他们就把仓储的成本全都转嫁给了老周。”
叶先生叹了口气,接着说:“按照老周原本的计划,他是想通过薄利多销、快进快出的方式来赚钱的。
“可现在呢,货物都积压在他手里了,这不仅占用了他大量的资金,还增加了他的仓储成本、资金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所以啊,我看这一单货,他恐怕是很难赚到什么钱了。”
贾勇看着叶先生,请教道:“您在生意里,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叶先生微微一笑,似乎对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他缓缓说道:“你别忘了,我可是做工厂出身的啊。虽然我现在已经改行做贸易了,但对于工厂的生产成本,我了如指掌。
“就拿老周卖的那个塑料发卡来说吧。他在跟供应商谈价格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工厂的生产成本。他只是单纯地从这个东西能卖多少钱出发,然后倒推出来他能接受的价格。
“但问题是,他之前并没有做过一般的国际贸易,对于其中涉及的各项费用,比如运输费、关税、代理费等等,他根本无法准确测算。所以,他倒推出来的那个价格,显然是偏高的。”
贾勇想起在义乌陪着老周选货时,老周动辄就估计自己有翻倍的利润。关先生一再提醒老周,不要过于乐观。
叶先生看着陷入沉思的贾勇,觉得他听得懂自己的意思,继续说道:“如果我要是做这种产品,那我肯定得深思熟虑啊!首先,我得好好琢磨一下这个发卡的原材料到底是什么,是高压聚乙烯呢,还是低压聚乙烯呢?这两者价格可不一样哦,得弄清楚了才行。
“然后呢,我还得去打听一下,用什么设备生产,购置这些设备得花多少钱呢?用这个设备能生产多少发卡呀?平均到每个发卡上的设备支出又是多少呢?这些都得算清楚哦!
“还有哦,人工成本也不能忽略呀,得把工人的工资啥的都算进去。再考虑一下工厂的流动资金占压的成本,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最后呢,再给工厂留个百分之十五的毛利空间,毕竟人家也得赚钱嘛!这样七七八八算下来,你说这个发卡应该怎么定价才合理呢?”
叶先生滔滔不绝地说着,一旁的人听了直点头,只有老周为难地说:“您说的都对,就是这过程也太麻烦了吧!”
叶先生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个话我可不是第一次跟老周讲了,我都已经提醒过他好多次了!做生意哪有怕麻烦的道理呢?人家请你吃饭,你还嫌拿筷子累?
“你要知道,进货的时候,你可是真金白银地往外掏啊!如果不精打细算,那么你进的货就根本没有竞争力可言。这样一来,你又怎么可能做到薄利多销呢?”
他现身说法地道:“定价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