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大圈(2 / 3)

加入书签

说,“以后咱们的圈,要把天南海北都圈进来。”

风穿过三个圃子的灵果树,往更远的地方去了,带着灵果的甜、兰草的清、城砖的沉,像在给所有没见过的人说:根在长呢,暖在传呢,快来啊,咱们共着这根,共着这日子呢。

城里圃子的第一朵双色花开时,货郎正挑着担子往回赶。那花一半是城里常见的月季红,一半是万家圃的牡丹紫,花瓣上还沾着清晨的雾,像把两地的晨露都拢在了一起。戴虎头帽的小男孩举着花追到货郎跟前,非要让他捎给万家圃:“这是城里根开的花,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土也能养出暖!”

货郎把花插进灵果枝编的篮里,一路走,一路有蝴蝶跟着。到了万家圃,小弹正蹲在根纹阵旁数新冒的芽,见了城里的花,赶紧从“痕本子”里抽出张纸,用灵果汁拓了个花印,“这是回信,告诉他们咱们的根接住了!”阿澈则往花茎上缠了圈星落草,“让城里的花也沾点咱们的光。”

周阿婆用城里送来的新麦和万家圃的灵果,做了个三层的花糕——底层是麦香的白,中层是灵果的紫,顶层用青竹山的兰草汁画了朵三色花。“给三个圃子的人分着吃,”她把糕切成小块,“你尝尝我的,我尝尝你的,日子就更亲了。”母兔和灰兔各叼了块糕,蹲在根纹结的两边,你一口我一口地吃,像在演“共食”的戏,引得孩子们笑个不停。

林欢带着山民和城里的匠人,在三个圃子之间修了条“根道”。道旁埋着空心的竹管,管里灌满了灵果蜜和兰草籽,“让根能顺着管子走,”林欢拍着竹管笑,“不用绕远路,就能串起三个家。”阿澈在竹管接口处刻了小小的牡丹纹,“这是根的路标,别让它们走错路。”

先生在三块圃子的石板上,各刻了个“共”字,只是笔画里藏着不同的巧思:万家圃的“共”字底纹是灵果藤,青竹山的缠着兰草叶,城里的混着城砖纹。“字是一个字,根是一条根,”他对三个圃子的孩子说,“就像你们的笑,声不一样,暖是一样的。”

张婶和城里的妇人、青竹山的姑娘,合绣了幅“共暖图”。张婶绣根纹,城里妇人绣街景,青竹山姑娘绣竹林,中间用三色线绣了朵大大的合欢花,花瓣上落着三个圃子的蝴蝶——紫的来自万家圃,绿的来自青竹山,红的来自城里,翅膀碰着翅膀,像在说悄悄话。

货郎的担子成了“共物担”,今天挑着城里的笔墨给万家圃的先生,明天带着青竹山的草药给城里的郎中,后天又把万家圃的绣品送到青竹山。担子里总放着个竹盒,里面装着三个圃子的土——万家圃的黑土、青竹山的黄土、城里的褐土,混在一起捏成个小泥人,泥人胸口盖着个三色牡丹章。“这是‘共根人’,”货郎摸着泥人笑,“走到哪,都带着三个家的气。”

秋天的时候,三个圃子的孩子约定在根道上相会。万家圃的孩子带了灵果干,青竹山的背来野栗子,城里的提着新蒸的糕点,聚在根纹结旁,把吃食倒在一个大竹盘里——正是那个刻着三个根纹的“共盘”。风一吹,“共暖图”的飘带在盘上晃,像给食物盖了层彩被。

小弹咬了口城里的糕点,忽然指着远处喊:“你们看!根道上的竹管开花了!”众人望去,只见竹管的缝隙里钻出无数兰草和星落草,紫的绿的缠在一起,顺着根道铺成了条花路,花上还落着三色的蝴蝶,像根在地上开出了花。

先生站在花路尽头,看着三个圃子的炊烟在天上汇成一片云,忽然觉得“共”不是勉强凑在一起,是像这根道的竹管,给彼此留着路;像这合绣的图,各展各的巧;像这共食的盘,各献各的甜。就像那双色牡丹,紫有紫的艳,黄有黄的暖,合在一起,才是最动人的景。

傍晚分手时,孩子们在根道旁埋了个“共愿坛”,里面放着各自的心愿:万家圃的孩子写“想让根长到海边去”,青竹山的写“想让兰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