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酒(3 / 3)

加入书签

恢复灵气。”我则帮着小豆子把孩子们做的新纸灯挂在槐树枝上,每盏灯上都画着不同的灵脉符号,风一吹,灯影晃着,洲上满是暖光。

戏开演时,老槐树下已经坐满了人。当“灵脉仙”的水袖拂过戏台,竹灵脉的绿光顺着水袖飘出来,在半空织出片虚拟的芦苇荡,里面游着泛光的银鱼,还有孩子们送的纸船;演到“护脉人救槐树”的段落时,本源珠突然从图鉴里飘到戏台中央,与水袖的绿光缠在一起,竟在半空映出我们之前驱散黑雾的画面,台下的凡人纷纷鼓掌,连灵物们都凑过来,围着戏台转圈。

戏散后,周阿婆煮起了白露茶,用的是灵脉洲的泉水,还加了点米酒,茶汤泛着淡金光,喝起来又醇又暖。甪直阿婆则把新酿的米酒分给大家,坛口的红纸上,除了“丰收”,还多了行小字“灵脉共生”。阿福伯坐在一旁,给孩子们讲太湖的故事:“以前总怕灵物伤人,现在才知道,只要你对它们好,它们就会护着你,就像贝灵脉护着我们捕鱼一样。”

小豆子听着故事,突然拉着我往芦苇荡走,手里还提着盏新纸灯:“我要给灵脉洲的灵物送灯,让它们夜里也有光。”我们刚走进芦苇荡,就见之前被救的狐形灵物和老鸦,正带着一群小灵物等着——有会发光的萤火虫,有背着壳的小灵龟,还有躲在芦苇丛里的小兔子。小豆子把灯放在地上,灯芯的光刚亮,小灵物们就围过来,用头顶了顶他的手,像是在道谢。

青禾跟着我们进来时,正举着灵脉图鉴画画——她把洲上的热闹、灵物的笑脸、凡人的欢歌,都细细描在纸上,本源珠飘在她笔尖旁,时不时添上点灵光,让画里的光更亮。“等回桃溪坞,我要把这画贴在老桃树下,让坞里的人都知道,灵脉洲有多热闹。”青禾笑着说,笔尖刚落下,画里的老槐树就晃了晃,竟从纸上飘出片虚影,落在我们面前的槐树上,与真实的槐树重合,像是灵脉在回应她的心意。

夕阳西下时,我们要离开灵脉洲了。凡人们和灵物们都在岸边送我们,阿福伯把串菱角项链塞给小豆子:“明年白露,带着这串菱角来,贝灵脉会认出来的!”周阿婆则给我们装了袋新采的茶芽:“这是灵脉洲泉水浇过的茶,泡着喝,能想起今天的热闹。”戏班的艺人还特意唱了段《送别》,水袖的绿光跟着歌声飘远,像在给我们引路。

船驶离灵脉洲时,老槐树上的纸灯还在亮,贝灵脉的蓝光裹着船尾,银鱼跟着船游了很久,直到灵脉洲变成远处的光点。小豆子趴在船舷边,手里攥着菱角项链,小声说:“明年我还要来,给灵物们做更多的灯。”青禾把灵脉图鉴抱在怀里,书页上的画面还在闪,像是在保存今天的温暖。

回到桃溪坞时,老桃树下早就等着人。卖糖人的老摊主接过图鉴,翻到灵脉洲的热闹画面,立刻动手捏起新的糖人——有老槐树的样子,有戏台的样子,还有小豆子和灵物们玩耍的样子,“明天就摆在村口,让坞里的人都看看灵脉洲的好!”道长则对着图鉴里的本源珠合十:“灵脉与人间共生,这才是渡尽劫数的真正答案啊。”

夜里,我们坐在老桃树下,泡着灵脉洲的茶,喝着甪直阿婆的米酒,聊着今天的趣事。苏桃望着天上的明月,轻声说:“以后的红尘历练,我们不用再怕‘善恶难分’的雾了,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带着真心和善意,灵脉会帮我们,凡人会帮我们,连稚子手里的灯,都能照亮前路。”

我摸了摸胸口的桃灵脉玉佩,玉佩上的暖意与图鉴里的灵光呼应着,心里格外踏实。我知道,这本灵脉图鉴还会继续写下去——明年的白露,我们会带着更多人来灵脉洲;以后的每个节气,我们都会守着灵脉与人间的约定。就算未来再有风雨,只要还有老槐树的绿光、纸灯的暖光、人心的微光,我们就能一直走下去,让灵脉的故事,在人间永远温暖,永远鲜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