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茶苗(2 / 4)

加入书签

的场景画了下来,还在旁边贴了片刚摘的桂花瓣,“这样明年翻到时,就像还在这烟火里。”

离开苏州那天,阿福伯和渔民们送了我们满满一船的太湖鲜货,有银鱼、白虾,还有刚捞的芡实;周阿婆装了两笼新炒的白露茶,坛口贴着“来年再采”的红纸;甪直阿婆则抱来三坛米酒,说一坛留着自饮,两坛给桃溪坞的孩子们尝鲜。孩子们拉着阿婆们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明年我们还要来跳灵脉舞,还要给灵脉洲带新礼物!”

船驶离太湖时,灵脉洲的光、贝灵脉的蓝光、竹灵脉的绿光一起送我们,像条发光的丝带系在船尾。青禾趴在船舷边,对着苏州的方向喊:“明年白露,我们还来!”回声在水面荡开,灵脉的光晃了晃,像是在应和。我翻开灵脉图鉴,看着今年新添的画面——灵脉洲的小木牌、庙前的灵脉舞、孩子们的笑脸,还有古卷上的新记载,突然觉得,白露的约定早已不是简单的重逢,是灵脉与人间的羁绊,是岁月里永远温暖的传承。

回到桃溪坞,我们把苏州的鲜货分给坞里的人,把米酒倒进陶碗,加了点灵脉洲的茶芽,暖香立刻漫了满院。孩子们围着灵脉图鉴,听我们讲今年的趣事,小豆子还学着跳灵脉舞,引得大家笑个不停。老桃树下的灵脉洲茶苗,叶片上的绿光更亮了,像是在分享我们的快乐。

我摸了摸胸口的桃灵脉玉佩,上面沾着太湖的水汽、灵脉洲的光、米酒的甜香,还有孩子们的笑声。我知道,明年白露,我们还会带着新的期待踏上姑苏的路——去灵脉洲看挂着木牌的老槐树,去禹王庙跳热闹的灵脉舞,去甪直尝加了桃干的米酒,去续写这本永远带着暖意的灵脉图鉴。而这份藏在节气里的约定,会像老桃树的年轮,一圈圈刻满温暖,在岁月里永远鲜活。

船刚驶离太湖岸,青禾突然指着灵脉图鉴的书页惊呼——夹在里面的桂花瓣竟浮了起来,顺着窗缝飘向湖面,在空中织出条淡黄光带,与贝灵脉的蓝光缠在一起,像在湖面铺了条“回望路”。“是菊灵脉在帮我们记路呢!”她赶紧把图鉴贴在窗上,书页里孩子们画的灵脉洲图纸,突然映出实时的洲上景象:老槐树下的小木牌还在发光,芦苇荡里的银鱼正围着我们送的纸船转,连阿丫的布偶都被灵脉光托在枝头,像在挥手。

阿海撑着船,见光带久久不散,笑着说:“往年灵脉送远客,最多飘半里,今年这光带都快跟着船走了!”苏桃把剑穗垂到水面,剑上的灵光与光带一碰,突然溅起串光珠,落在孩子们的手心里——光珠里竟藏着小片段:甪直阿婆在酒坛旁贴新的红纸,周阿婆在茶园里给茶苗系松针绳,阿福伯在渔港补着画有灵脉符号的渔网。“灵脉把苏州的日常装进来了!”小豆子捧着光珠,眼睛都看直了,直到光珠慢慢融进掌心,还留着淡淡的暖意。

回到桃溪坞时,暮色已漫过老桃树的枝桠。坞里的人早就在村口等,见我们带着满船鲜货,立刻围上来帮忙。卖糖人的老摊主接过灵脉图鉴,翻到灵脉舞那页,忍不住拍手:“这舞看着热闹!明年我捏糖人时,就照着这姿势捏,让坞里的孩子也能瞧个新鲜!”道长则凑过来看古卷上新添的字迹,手指抚过“岁岁相逢皆欢喜”,笑着说:“观里的记载终于有了活气,往后这卷就是桃溪坞与姑苏的‘灵脉契书’了。”

夜里,我们把太湖银鱼和芡实煮成鲜粥,拌着周阿婆送的白露茶渣,竟熬出股清润的茶香。孩子们围着灶台,你一勺我一勺地抢着喝,小豆子边喝边说:“明年要带阿海哥哥尝尝桃溪坞的粥,让他知道咱们这儿的秋味也甜!”青禾听了,立刻掏出桃花笺,画了碗冒着热气的粥,旁注“桃溪坞粥暖,盼明年共尝”,苏桃用剑穗裹着笺纸,借着夜色里的灵脉光,又往太湖方向送了封“秋安信”。

转眼到了霜降,老桃树下的灵脉洲茶苗突然抽了新枝,枝桠上竟结出串淡绿色的花苞——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