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护脉人(2 / 3)

加入书签

>夜色渐深,老桃树下的灵烛还在燃着,盂兰盆里的灵光慢慢淡了,却在石台上留下层淡淡的光痕,像灵脉和故去守护者的手印。苏桃把剑靠在老桃树上,青禾抱着灵脉图鉴坐在石阶上,林娟和林欢在石桌边说着话,我靠在老桃树干上,闻着空气中的松香和桂香,听着远处传来的梵音,忽然觉得无比安心。

我知道,明年的中元节,我们还会在这里——还会有灵脉的光引路,还会有凡人的念想添暖,还会有故去的守护者,用灵光告诉我们:不管走多远,这方山海,永远有我们的家

老桃树下的光痕还泛着淡暖时,青禾突然指着灵脉图鉴喊起来:“书页在动!”我们凑过去看,夹着桃瓣与纸笺的那页,竟慢慢浮起层淡粉光,光里映出片模糊的景象——是三百年前的桃溪坞,苏苓祖师姑正蹲在老桃树下,给刚栽下的小桃苗浇晨露,槐灵脉的深褐气绕着她的袖口,柳灵脉的淡绿光缠着她的裙角,像群撒娇的孩子。

“这是灵脉在‘回放旧时光’呢。”林娟指尖拂过书页,光里的景象突然清晰了些,能看见苏苓祖师姑手里的陶罐,罐身上也刻着“桃溪”二字,和我们现在用的陶罐竟有七分像。苏桃摸了摸剑上的“桃溪”纹,剑穗突然颤了颤,光里的苏苓像是察觉到什么,竟转头朝我们的方向笑了笑,身影随即便淡了下去,只留下片飘落在书页上的桃瓣——与我们夹在图鉴里的那片,正好重叠在一起。

“是祖师姑在认我们呢!”青禾把脸贴在图鉴上,声音里满是激动。我看着那两片重叠的桃瓣,忽然觉得胸口的玉佩又热了些,像是在回应这份跨越三百年的联结。林欢从布包里掏出块木牌,上面刻着“护脉人”三个字,“这是用护脉阁的旧桃木做的,咱们把灵脉信物和木牌系在一起,以后走到哪儿,灵脉都能认得出我们。”

正说着,坞外传来阵马蹄声,出去一看,竟是玄都观的道士们来了。为首的道长手里捧着个锦盒,盒里装着卷泛黄的经卷,“这是观里藏的唐时《盂兰盆经》,当年皇家斋醮时用的,今日特来送给桃溪坞,也算让灵脉的光,沾沾旧经的暖意。”苏桃接过经卷,指尖刚碰到纸页,经卷上就浮起缕淡金光,与剑上的灵脉光缠在一起,在经卷封面织出个“和”字纹。

道长看着这景象,笑着说:“果然是灵脉认的护脉人,这经卷在观里藏了百年,从未有过这般灵光。”他又递过盏桃木灯,“这灯是用玄都观的古桃木做的,能引灵脉光,往后你们去偏远灵脉地界,提着它,就不怕找不着路。”青禾接过桃木灯,立刻把片菊灵脉的花瓣贴在灯壁上,淡黄光缠着灯芯,竟让灯油里飘出股菊香。

道士们走后,我们提着桃木灯,往桃溪坞后的山涧去——林娟说,山涧深处有处“灵脉泉”,每年中元的最后一刻,泉里会聚全界灵脉的光,若是能把经卷和灵脉信物放进泉里,就能给灵脉“续暖”,让它们来年更有活力。

山涧的路不好走,竹灵脉的淡绿光缠着我们的裤脚,帮我们避开湿滑的石头;松灵脉的深绿光飘在前方,像盏引路的小灯。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终于见到那处灵脉泉——泉眼不大,却泛着层淡淡的灵光,泉边的石头上,还刻着历代护脉人的名字,最上面那行,正是“苏苓”。

苏桃把经卷轻轻放在泉边,林欢将系着灵脉信物的木牌放进泉里,木牌刚碰到水,泉里的灵光就“嗡”地亮了,全界灵脉的光从四面八方聚来,缠在经卷和木牌上,竟在泉上空织出幅“全界灵脉图”——柳灵脉的淡绿、枫灵脉的淡红、贝灵脉的淡蓝……每种光都连着泉眼,像把山海的暖意都汇在了这里。

青禾突然想起什么,从布包里掏出块糖人——是昨晚卖糖人老摊主送的槐灵脉形糖人,“给灵脉也添点甜!”她把糖人放进泉里,糖人慢慢融化,泉里竟飘出股槐香,灵脉图上的槐灵脉光立刻亮了几分,像是在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