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徒弟好时光(3 / 4)

加入书签

着桃花笺跑过来,笺纸的灵光与花瓣的光融在一起:“灵脉说,你今日的剑风像裹了糖,它很喜欢!”

青禾这时正忙着给灵脉图鉴添新页。她把昨日灵脉石泛光、桃树开花的场景画下来,还在旁边贴了片祭典上落下的桃花瓣,用灵墨标注:“灵脉祭献真心,灵应更盛——赠桃干、绣香囊,皆能引灵脉欢。”画完后,她特意把老妇人绣的桃树香囊画在角落,旁边写着“凡人一针一线,胜过多宝”。

林欢凑过来,看着图鉴上的字,忍不住赞叹:“这话比宗门典籍说得还透彻。”她从储物袋里取出一卷泛着灵光的布帛,“这是女娲宫送来的‘通灵布’,你把图鉴的内容抄在上面,布帛能留住灵脉的气息,带到其他地方,灵脉也能‘看’到。”青禾立刻接过布帛,指尖凝着灵光,一笔一划地抄起来,连花瓣的纹路都描得格外仔细。

我和小翠坐在石凳上,看着两个孩子的身影,手里剥着灵脉祭后结的新灵桃。“李师傅说,城里的糖画铺现在多了个‘灵脉角’,专门挂孩子们的献灵笺。”小翠把剥好的桃肉递给我,“还有不少凡人来问,能不能学简单的通灵术,想跟灵脉说说话。”

“我们可以开个‘灵脉小课’。”我点头道,“每周在桃花坞教凡人认灵草、画简单的献灵笺,让苏桃和青禾当小先生——她们和凡人亲近,教起来更顺手。”林娟和林欢都觉得可行,林娟还提议,让苏桃教凡人用灵力做简单的“护灵符”,青禾教大家听灵脉的“小动静”,比如灵脉喜欢时会让草叶晃,不开心时会让露水变凉。

消息传出去后,苏州城的凡人都很期待。第一堂小课那天,桃花坞的老桃树下挤满了人——有带着孩子的妇人,有摆摊的小贩,还有上次灵脉祭的老妇人,手里还提着新绣的桃花香囊。

苏桃穿着浅粉劲装,握着“桃溪剑”站在石台上,教大家做“护灵符”:“把灵力注进桃木板里,想着保护灵脉,木板就会发光。”她手把手教一个小男孩握木板,指尖的灵光轻轻引着孩子的灵力——桃木板果然泛出淡粉光,小男孩兴奋地举着木板喊:“我做到了!灵脉会喜欢吗?”苏桃笑着点头:“灵脉肯定喜欢,这是你用心做的。”

青禾则蹲在人群里,教大家“听”灵脉:“你们看这草叶,它晃得慢,就是灵脉在说‘很舒服’;要是晃得快,就是想让你们多陪它说说话。”她让大家伸手摸桃树,感受灵脉的暖意,有个小贩惊喜地说:“我真的感觉到了!暖暖的,像晒太阳!”

小课结束时,每个人都带着自己做的护灵符或献灵笺,脸上满是笑意。老妇人把新绣的香囊递给青禾:“麻烦你再给灵脉带句话,谢谢它让我家的菜长得更好了。”青禾接过香囊,贴在桃树上轻声传递,回来时笑着说:“灵脉说,它等着吃你家秋天的菜呢!”

接下来的日子,桃花坞的小课成了苏州城的“盛事”。苏桃教的护灵符越来越多,有的凡人把符挂在门口,有的挂在菜地里,灵脉的灵气也跟着旺了不少;青禾教的“听灵脉”小技巧,让更多人学会了和灵脉相处,有个农夫还靠着“听”灵脉的提示,种出了满田的灵稻。

这天午后,苏桃练剑时,突然发现“桃溪剑”的灵光变了——剑脊上竟慢慢浮现出一道淡淡的桃花纹,是灵脉认主的征兆!“师姐!你看!”她举着剑跑向林娟,眼里满是惊喜。林娟接过剑,指尖拂过桃花纹,笑着说:“恭喜你,灵脉和剑都认你做主人了,以后你练剑,灵气会更顺。”

青禾这时也跑过来,举着通灵布抄的灵脉图鉴:“林师姐,女娲宫回信了!说要把我的图鉴印成册子,发给各地的修士,让大家都学怎么和灵脉做朋友!”林欢走过来,摸了摸青禾的头:“这是你应得的,你的真心,灵脉和修士都看到了。”

夕阳西下时,我们坐在桃树下,看着满坞的暖光。苏桃握着有桃花纹的“桃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