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女娲节四(2 / 4)
感叹:“这灯谜真是巧妙,若非对女娲传说熟悉,还真难猜出。”紧接着,又有人喊道:“我也想到一个,‘女娲梳妆,打一昆虫’,大家猜猜看!”众人又陷入新一轮的思索,有人猜蝴蝶,有人猜蜻蜓,答案五花八门。一位书生模样的人推了推眼镜,说道:“会不会是蚕?女娲炼石补天,蚕吐丝可成五彩丝绸,就如同女娲用五彩石补天,且蚕也与梳妆的丝线有关。”摊主笑着摇头:“不对不对,再想想。”这时,一个小孩大声说:“是画眉!女娲梳妆,画眉鸟也爱梳理羽毛,就像在梳妆一样。”摊主笑着说道:“小家伙真机灵,猜对啦!这盏画眉造型的花灯就归你咯。”小孩兴奋地跳了起来,接过花灯,在人群中兴奋地展示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周围的人都被小孩的喜悦所感染,欢声笑语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在集市的一处开阔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大会正热闹地举行着。各地的书生们听闻消息,纷纷慕名而来,他们身着各异的长衫,或儒雅,或洒脱,神色间满是期待。场地的高台上,坐着几位备受尊崇的评委,他们皆是城中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身着华丽的锦袍,神情庄重。台下,一位身着华贵锦服的少爷正与身旁的友人谈笑风生,他手中折扇轻摇,尽显风流姿态,身旁的友人对他毕恭毕敬,时不时点头应和。
人群中,还有些来自附近家族的子弟,他们成群结队,互相交流着对诗词的见解。其中一位身姿挺拔的青年,眼神明亮,正慷慨激昂地阐述着自己对女娲精神的理解:“女娲娘娘抟土造人,又炼石补天,此等功绩,当为我辈楷模。今日诗会以女娲为主题,正应弘扬此等大义。”他的同伴们纷纷点头称是,眼神中满是认同与钦佩。
就在这时,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也悄然混入人群。他身形瘦弱,头发蓬乱,身上的破布在风中瑟瑟抖动。然而,他的眼睛却透着一股别样的光芒,紧紧盯着台上,似乎对这场诗会充满了渴望。周围的人见他如此模样,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有的露出嫌弃之色,有的则摇头叹息。但乞丐并未在意,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着众人的谈论。
诗会开始,第一位书生从容走上高台,向评委们拱手行礼,而后朗声道:“吾作《女娲颂》一首:‘混沌初开天地茫,女娲炼石韵悠长。抟泥造人施慈爱,补缀苍穹绽瑞光。圣德昭昭传万古,神功赫赫耀八荒。今朝共仰娘娘绩,福泽绵延岁月祥。’”书生声音洪亮,诗句慷慨激昂,台下顿时响起一片掌声。评委们微微点头,交头接耳,似在品评诗句的优劣。其中一位评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此诗意境深远,格律严谨,然用词稍显雕琢,少了几分自然之趣。”
紧接着,第二位书生稳步上台,他目光坚定,神情专注,开口吟道:“《赞女娲》女娲功绩耀星河,炼石飞身补漏涡。抟土育灵开世路,厚德载物颂声多。”此诗刚落,台下便有人小声议论,称赞其用词精妙,将女娲的功绩描绘得淋漓尽致。一位年轻的书生忍不住赞叹道:“这诗简洁明快,却又将女娲娘娘的功绩一语中的,实在是妙啊!”但也有一位评委提出异议:“此诗虽简洁,然韵味不足,未能将女娲之精神深度挖掘。”
第三位书生是个年轻后生,他略显紧张,但仍鼓起勇气说道:“学生不才,献丑了。《女娲情》鸿蒙初辟世蒙尘,女娲慈悲下凡尘。炼石补天倾大爱,人间自此沐深恩。”尽管他的声音微微颤抖,但那股对女娲的崇敬之情却真切地传递了出来。台下的观众们感受到了他的真诚,纷纷报以鼓励的掌声。一位评委微笑着点头:“此诗虽稍显稚嫩,但情感真挚,颇具潜力,假以时日,必能大成。”
在书生们吟诗的过程中,台下的听众们有的闭眼沉思,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有的则交头接耳,小声交流着对每首诗词的看法。那位身着华贵锦服的少爷,时而轻轻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