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狼烟蔽日(2 / 2)

加入书签

无论谁上台,招惹福建,都得不偿失。”

处理完紧急军情,王审知的心思又回到了内部展上。

他召来了负责户籍和税赋的官员,询问关于推行“简易记账法”

和“标准计量”

的进展。

这是他从西方算术和自身管理经验中提炼出来,旨在提升行政效率和减少贪腐的基础性工作。

然而,改革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

官员汇报时面露难色:“大人,新式记账法在泉州城内推行尚可,但下放到州县,许多胥吏习惯旧法,抱怨新法繁琐难学。

标准度量衡……各地旧制不一,民间抵触不小,尤其是那些借此牟利的豪强……”

王审知耐心听着,他知道,技术层面的革新相对容易,触及利益和改变习惯的制度改革,才是真正的深水区。

这需要时间,也需要策略。

就在这时,亲兵通报,郑珏在外求见。

王审知微微挑眉。

自上次“正理学社”

被压制,郑珏沉寂许久,专注于着书立说,今日突然来访,所为何事?

郑珏入内,依旧是那副清癯严肃的模样,只是眉宇间少了些以往的激烈,多了些沉郁。

他行礼后,开门见山:“王爷,老夫近日翻阅西方算学典籍,见其推演,固然精巧,然则……皆乃器物之术,于人心教化,于世道人心,可有裨益?”

他又将话题引回了意识形态的争论上,但这次的切入点,却更为巧妙。

王审知看着他,心知这位老对手并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只是在寻找新的论战战场。

他微微一笑,示意郑珏坐下:

“郑公,算法求的是数之真,人心求的是性之善。

二者看似殊途,实则未必不能呼应。

精准的算法,可清丈田亩,使税赋公平,减少胥吏盘剥,此非仁政乎?明晰的几何,可规划城池,疏浚河道,防灾于未然,此非德政乎?格物之理,若能用于利民,便是最大的教化。

若空谈仁义,而民生日蹙,恐怕……那仁义,也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将“西学”

工具与儒家追求的“仁政”

目标连接起来,巧妙地化解了郑珏的质疑。

郑珏闻言,陷入沉思,良久,方长叹一声:“王爷之言,亦有其理……然,老夫仍担心,长此以往,人心趋利,礼崩乐坏啊……”

“利者,义之和也。”

王审知引用了一句儒家经典,“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让百姓生活富足,社会井然有序,这本身不就是最大的‘礼’吗?郑公,时代在变,我辈又岂能刻舟求剑?”

送走心思复杂的郑珏,王审知揉了揉眉心。

内部的思想统一与改革推进,外部的局势变幻与战略平衡,千头万绪,皆需他统筹掌控。

他再次走到那具地球仪前,轻轻转动。

中原的狼烟,南海的波涛,西洋的帆影,以及脚下这片正在努力蜕变的家园……一切仿佛都浓缩在这小小的球体之上。

“算法精微,可解万物之数;狼烟蔽日,难掩人心之向。”

他低声自语,目光越过窗棂,投向遥远的天际,“前路漫漫,唯有秉持本心,格物致知,富民强兵,方能在这大争之世,为华夏……保留一缕不灭的星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