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浊流涤心(2 / 2)

加入书签

要!”

他斩钉截铁地下令:“就按陈长史的建议办!

立刻调拨钱粮物资,全力支持!

告诉前方的元亮和天工院的同仁,大胆去试,不要怕失败!

需要什么,泉州这边全力保障!”

王审知的强力支持,给了前线救灾团队莫大的信心和底气。

陈褚在当地组织起尚有气力的灾民,配合水师官兵和工匠,开始在关键河段用沙袋、石块和运来的石灰、木炭构筑简易的过滤坝。

虽然效果有限,但浑浊的水流在经过滤坝后,颜色确实有所变浅,刺鼻气味也稍减,这微小的成效,给绝望的灾民带来了一丝希望。

同时,大规模的迁移安置工作也开始进行。

官府在未受污染的高地搭建临时棚户,分粮食和药品,虽然条件艰苦,但至少保证了基本生存和安全。

而在更深层次的土地治理方面,天工院的学者们则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他们在被污染程度不同的地块上,划分出试验田。

有人提议深耕翻土,将表层污染土埋入深处;有人尝试大量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性;更有农科学者,根据王审知偶尔提及的“某些植物能吸纳土中毒物”

的模糊概念,开始在周边山林中寻找那些在矿渣堆附近依然能顽强生长的野生植物,尝试移栽和培育。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也伴随着无数的挫折和质疑。

但王审知顶住了压力,他深知,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但必须有人去走。

就在福建上下为内政危机焦头烂额之际,南方再次传来消息。

林谦汇报,佛郎机人似乎利用了福建无暇南顾的时机,加强了对南洋其他地区的渗透,并且,有迹象表明,他们可能与盘踞在安南(静海军)的势力有所接触。

内忧未平,外患又生。

王审知站在节度使府的露台上,望着北方阴云尚未完全散去的天空,又看了看南方海图,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更加坚毅的神色。

“浊流涤心,方知根本之重。”

他轻声自语,“外部的刀剑可以格挡,内部的痼疾却需刮骨疗毒。

这‘格物致知’之路,不仅要能造利炮坚船,更要能治污土、安民生、护水土。”

他转身,对肃立一旁的陈褚(已从灾区轮换回来)和林谦道:“告诉李尤,水师训练不可松懈,新舰建造更要加快!

但要记住,我们强兵的目的,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和其上的人民,而非为了单纯的征服。”

“告诉鲁震、石坚,天工院的精力,要分一部分出来,研究如何安全地展工矿,如何治理污染。

这,将是格物之学的又一新篇!”

“告诉南方的眼线,严密监控,但暂不采取激烈行动。

我们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家务事。”

他的目光再次变得深邃而辽远。

经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生态灾难的洗礼,王审知和他领导的福建,对“展”

与“治理”

、“强大”

与“可持续”

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前路依然布满荆棘,但方向,却愈清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