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铁砧上的新刃(1 / 3)
王审知那“血债血偿”
的决心,如同最炽热的炉火,投入到福建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中,催动着每一个齿轮以前所未有的度疯狂运转。
漳浦海战带来的不再是恐惧与退缩,而是化悲愤为力量的、近乎偏执的进取。
天工院,那“铁牛”
(蒸汽机)的怒吼声仿佛永无止境。
在鲁震不眠不休的督工下,专门用于整体锻压大型战舰水线装甲的“级锻锤”
项目,以惊人的度推进。
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将蒸汽活塞的巨大力量,平稳、精准地传递到面积巨大的锻压模具上,并保证锻压过程的均匀与可控。
工棚内,图纸堆叠如山,地上摆满了用木头和泥土制作的等比缩小的模型。
鲁震和核心工匠们围着模型激烈争论,唾沫横飞。
“不行!
这连杆结构太复杂,力道传递损耗太大,而且容易断裂!”
“那用多层杠杆叠加呢?”
“层层损耗,到最后还能剩几分力?必须更直接!”
“直接?除非把那‘铁牛’直接搬到锤头上面去!”
这句近乎气话的提议,却让鲁震猛地一愣。
他死死盯着模型,眼中骤然爆出骇人的光芒,猛地一拍大腿:“对!
搬到上面去!
我们造一个……一个‘立式’的大家伙!
把气缸和锤头直接连在一起,垂直上下!
省去所有弯弯绕绕的传动!
就用最笨、最直接的法子!”
这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想法,立刻引了更激烈的讨论。
垂直结构对地基、框架强度和密封都提出了地狱级的挑战。
但鲁震一旦认准,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立刻带着人重新设计,将之前为“级锻锤”
准备的部分高强度构件,转向用于建造这台被临时命名为“撼地锤”
的立式蒸汽锻压机原型。
就在鲁震与钢铁和难题搏命之时,李尤和他麾下的水师将领、天工院的船舶设计师们,也齐聚一堂,对着漳浦海战的沙盘和缴获的佛郎机炮弹碎片,进行着一次次复盘与推演。
“诸位,血不能白流!”
李尤的声音沙哑,指着沙盘上代表佛郎机巨舰的模型,“我们都亲身体会了,佛郎机炮狠,船也坚。
我们的‘海隼’快是快,但挨上一重炮就非死即伤;福船更是活靶子。
以往我们靠度、灵活和雷火营接舷取胜的路子,在真正的海上巨兽面前,行不通了!”
一位资深舰长接口道:“将军,佛郎机巨舰转向笨拙,火炮虽利,但装填缓慢,尤其是调整射界颇费时间。
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不错!”
天工院一位擅长力学的工匠眼睛亮,“所以,我们未来的新舰,必须在度、火力、防护三者间找到新的平衡!
它需要比‘海隼’更坚固,能抗住至少一轮中等距离的炮击;它需要比佛郎机巨舰更快、更灵活,能抢占有利位置;它的火力……或许不需要像佛郎机那样追求单毁灭,但射程和射必须跟上,要能在我方有效防御距离外,持续地削弱、骚扰对方!”
另一名负责火炮研的工匠拿起一块扭曲的佛郎机炮弹碎片,沉声道:“诸位请看,其炮弹铸造极为精良,几乎无砂眼气泡。
反观我们……我们的铸铁炮身重易裂,青铜炮虽好但造价高昂。
我们必须找到新的铸炮材料,或者……改进铸造工艺。”
李尤总结道:“所以,新舰的设计方向,初步定为:采用更坚固的龙骨和肋材(优先使用新法钢铁),关键水线部位加装正在研的锻压装甲;船型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力求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