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海洋蓝图(2 / 3)
,手指点在了台湾岛的位置,并顺势划向那片未知的东方。
“台湾屯垦,已初见成效,安平、淡水两据点已能自给,并反哺鹿皮、砂糖等物产。
此岛,不仅是移民之后路,更是我福建东出大洋,前出至……流求(琉球)、乃至倭国(日本)的跳板!”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阿卜杜拉先生曾言,向东跨越无垠大洋,或许还有广阔大陆!
那里蕴藏着无尽的可能!”
陈褚沉吟道:“大人志向远大,然跨洋远航,非同小可。
船只、导航、补给、船员意志,皆是考验。
眼下,是否应更专注于已探明的南洋商路?”
王审知摇摇头,目光深邃:“元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福建偏安一隅,终非长久之计。
陆上群雄割据,北上争霸,非我所愿,亦劳民伤财。
唯有向海洋索取资源、开拓空间、连接更广阔的世界,方能打破地缘困局,实现真正之强盛!
南洋商路是近利,必须抓紧;但东向探索,乃是远谋,亦需早做铺垫。
可先派遣小股探险船队,沿琉球群岛一线逐步向东探索,绘制海图,建立补给点,积攒经验。”
他环视众人,最终定调:“故此,未来数年,我福建之策,乃是‘陆上海洋,双轨并行’!
陆上,继续深化《均田令》,推广新农具,兴修水利,鼓励工商,积蓄民力财力。
海上,以南洋贸易与清剿海盗为主,以东向探索与经营台湾为辅,大力展造船、航海、火器技术,培养水手与海军!”
“为此,”
王审知看向陈褚,“元亮,你需牵头,与林都转运使、鲁大匠、李将军共同拟定一份《海洋展五年纲要》,明确目标、步骤与资源调配。
我们要将海洋,变成福建取之不尽的粮仓、银库和练兵场!”
“属下遵命!”
陈褚、林谦、鲁震、李尤四人齐声应道,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使命感。
他们知道,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正在王审知的蓝图下,缓缓展开。
会议结束后,王审知单独留下了陈褚。
“元亮,还有一事,关乎长远。”
王审知的神色略显凝重,“水手、海军、造船工匠、乃至能解读海图、精通算术格物之人才,皆非一朝一夕可得。
光靠现有的天工院和闽学学堂,恐怕难以满足未来海洋战略之需。”
陈褚立刻明白了王审知的担忧:“大人的意思是……兴办专门之学?”
“不错。”
王审知颔,“我意,在泉州设立‘海事学院’!
不拘一格,招募沿海熟悉水性的渔民子弟、有志青年,系统教授航海术、天文导航、船舶驾驶与维护、基础格物算术,甚至……简单的海战战术。
教师可由经验丰富的老水手、天工院出身的学者、乃至退役的军官担任。
要将航海之事,从一门依靠经验的‘手艺’,变成一门可以传授、可以展的‘学问’!”
陈褚眼中闪过惊叹之色:“化手艺为学问……大人此议,可谓开千古之先河!
若真能办成,何愁海疆不固,航路不通?属下回去便着手草拟章程!”
王审知望着窗外碧蓝的天空和无垠的大海,轻声道:“我们要走的这条路,前无古人。
会遇到风浪,会遇到暗礁,但只要我们方向正确,脚步不停,终有一日,这浩瀚大洋,将处处留下我福建帆影,回荡我华夏强音!”
一幅以海洋为卷,以技术为笔,以雄心为墨的宏伟蓝图,在泉州节度使府内,被清晰地勾勒出来。
福建这艘巨轮,在王审知的掌舵下,调整风帆,加足马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