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海运司的设立(2 / 2)
:“此事无需担忧!
艘新式福船‘泉州号’不日即将下水,后续还有三艘在建。
鲁大匠正在为战船加装改良后的火器,雷火营亦将抽调精锐登船训练。
届时,我水师战力,绝非寻常海盗乃至南汉水军可比!”
他的话带着军人特有的自信,给商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鲁震也闷声补充道:“新船采用了阿卜杜拉先生带来的部分设计,船体更稳,航更快,载货更多。
加上新式火器,海上遇敌,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王审知最后总结,目光扫过每一位海商代表:“海运司并非与民争利,而是要与民共利!
官府负责搭建平台、制定规则、提供保护,具体的贸易、运输,依然仰赖诸位之力。
海运司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造船、组建商队,并可依据贡献,获得相应的海运司份子(股份),共享海贸红利。
此外,凡是在海外为本镇寻回重要作物种子、技术典籍或特殊工匠者,官府将予以重奖,乃至授予官职!”
“共享红利?”
“重奖寻种觅技?”
这几个词彻底点燃了商人们的热情。
这意味着他们不再仅仅是缴纳关税的商人,而是可以参与到这个庞大海洋事业中的一份子,其积极性和归属感将不可同日而语。
“王司马英明!
我等愿倾尽家财,追随司马,共拓海疆!”
林会长激动地代表众商表态。
会议在激昂的气氛中结束。
海运司的设立,如同一块投入水中的巨石,激起的浪潮迅扩散开来。
官方告示张贴于各州县,详细说明了海运司的职能和鼓励政策。
一时间,福建沿海各地,尤其是泉州,兴起了前所未有的造船热潮,许多商人联合起来,集资订购新式海船;原本对海贸望而却步的中小商贩,也开始跃跃欲试;精通航海的水手、通晓番语的译员变得奇货可居。
阿卜杜拉更是忙碌起来,他带来的不仅仅是货物,更是一个庞大的贸易网络和信息渠道。
他开始着手整理航线图,联络旧日的贸易伙伴,将福建即将生巨变的消息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番商前来。
然而,就在这海洋事业方兴未艾之际,那匹来自南部边境的快马,终于将紧急军情送到了王审知的案头。
军报上的内容,比预想的还要严峻:南汉不仅大规模集结军队,而且其阵中出现了大量巨大的、覆盖着厚重生牛皮的盾车,以及一种造型古怪、似乎可以抛射巨石的大型器械!
刘隐显然吸取了永春之战的教训,并试图用更原始但可能更有效的方式来克制福建的火器优势。
海洋的号角已经吹响,而陆地的战鼓也再次擂动。
王审知站在命运的交叉点上,一手握着开启海洋时代的蓝图,一手握着应对陆地强敌的利剑。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没有丝毫慌乱,只有更加坚定的决断。
他知道,两条战线,都必须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