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战后总结与迭代(2 / 2)

加入书签

“尖刀”

不会因为“出血”

而变钝。

然而,就在王审知全力推动内部迭代之时,外部的情报网络也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

派往南汉的细作冒死传回密报:南汉朝廷正在大肆招募所谓的“巧匠”

,尤其是熟悉炼丹、冶金者,赏格极高。

同时,边境地区的南汉军队调动出现了新的变化,大量征调牛皮、厚木,似乎是在赶制一种大型的、带有护盾的器械。

陈褚将密报呈送给王审知,忧心道:“大人,刘隐果然不甘失败,正在全力模仿甚至寻求克制火器之法。

其所制护盾,恐是针对我铅弹直射。”

王审知看着密报,神色平静,眼中却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模仿?克制?这是意料中事。

火器之道,无非‘更快、更远、更准、更狠’八字。

他们还在学我们如何‘放枪’,我们已经在想如何让枪打得更快、更远,甚至打出会爆炸的弹丸了。”

他顿了顿,对陈褚和李尤说道:“传令边境哨所,严密监视南军新器械,若能缴获或细观其形制,重赏!

鲁震那边,也要将‘破盾’作为新课题,无论是研制威力更大的火药,还是能曲射翻越盾阵的武器,都要加快进度!”

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语气带着一丝冷冽的期待:“刘隐想用盾来挡?那我就看看,是他的盾硬,还是我下一步的‘矛’利!

技术迭代,一步快,步步快!

他想跟,就跟上看吧!”

福建上下,在王审知的意志驱动下,如同一架精密而高效的战争机器,在胜利的基石上,以前所未有的度进行着自我革新和升级。

永春之战的回声,化为了车间里更急促的锤声,演兵场上更严厉的口令,以及决策者脑海中更缜密的蓝图。

这种基于实战反馈的快迭代能力,才是王审知敢于面对强敌的真正底气。

南汉的模仿与追赶,反而成了刺激福建技术和管理进一步突破的外部压力。

一场看不见的、关乎技术代差和组织效率的竞赛,在两国之间,以更隐蔽、更深刻的方式展开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