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李尤的剑(2 / 2)
勐。”
他只叫了名字,没有加任何头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意味。
吴勐被他的气势所慑,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你口口声声忠诚,”
李尤的目光如同实质,钉在吴勐脸上,“那我问你,大帅临终前,将福建托付给谁?是托付给一个十二岁的娃娃,还是托付给能征善战、屡立奇功的王司马?”
吴勐张了张嘴,想狡辩遗命真伪,但在李尤那洞悉一切的目光下,竟一时语塞。
李尤不再看他,转而面向满厅文武,声音陡然提高,如同战鼓擂响:“军中儿郎的忠诚,不是挂在嘴上的!
是跟着能打胜仗、能让弟兄们吃饱穿暖、能保护他们家人安宁的主帅,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王司马的能力,这些年,咱们都看在眼里!
没有他,泉州能有今日的繁荣?没有他,‘雷火营’能威震沿海?”
他猛地抬手,指向厅外校场的方向,那里隐约传来士兵操练的号子声:“你们听听!
外面的弟兄们,他们认的是谁?是他们亲眼看着带领他们走向强盛的王司马!
还是某个只知道抱着‘名分’空喊口号的迂腐之辈?!”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军人的心上。
是啊,当兵吃粮,最实在。
谁给他们带来胜利和好处,他们就跟谁走。
李尤作为军中宿将,他的话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层军官和士兵的心声。
李尤最后将目光定格在王审知身上,抱拳躬身,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末将李尤,及麾下全体将士,只认王司马为主!
谁敢在此危难之际,行分裂之举,乱我军心,便是与我等全军将士为敌!
休怪李某的剑,不认人情!”
“锵啷”
一声,并非李尤拔剑,而是他身后几名同样忠于王审知的嫡系将领,不约而同地手按剑柄,目光森然地扫视全场,用行动表明了与李尤共同的态度。
冰冷的杀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大厅。
文官们噤若寒蝉,那些原本被吴勐鼓动起来的老将,也纷纷低下头,不敢与李尤等人对视。
武力,永远是权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后盾。
李尤的剑虽未出鞘,但那无形的锋芒,已经彻底压制了所有的异议。
吴勐脸色惨白,冷汗涔涔而下,他意识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再争下去,恐怕性命难保。
他求助似的看向郑珏,却现郑珏早已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入定一般,根本不接他的目光。
王审知这才缓缓站起身。
他没有责怪吴勐,也没有感谢李尤,只是平静地宣布:“吴将军年高德劭,心系旧主,其情可悯。
然,福建大局为重,个人感情需暂且搁置。
继任之事,已有公论,无须再议。”
他一句话,轻描淡写地将吴勐的挑衅定性为“个人感情”
,既给了对方一个台阶,也彻底终结了争论。
“现在,”
王审知目光扫过恢复安静的众人,语气转为不容置疑的威严,“议事继续。
张渠,宣读安民告示。”
一场可能引内部分裂的危机,被李尤以毫不掩饰的武力威慑,强行平息了下去。
王审知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根本的矛盾并未解决。
但至少,在眼前这个关键时刻,他需要这种强力的支持,来确保权力的平稳过渡。
李尤的剑,在这一天,成为了王审知权威最坚实的象征。
它也向所有人宣告:在福建,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条铁律,依然有效。
而王审知,已经牢牢地握住了这把最锋利的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