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异域奇商与天外稻种(3 / 3)

加入书签

价格、支付方式(部分用金银,部分以货易货)进行了深入的磋商。

王审知展现出的对贸易流程的理解和对利益的精准把握,让阿卜杜拉这个老江湖都暗自惊讶,这位年轻的统治者完全不像他印象中那些要么傲慢、要么对商业一窍不通的中国官员。

正事谈得差不多,气氛越融洽。

阿卜杜拉仿佛不经意地说道:“尊敬的大人,您对农业的重视启了我。

此次前来,除了这些货物,我还为您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或许比这些珠宝香料更有价值。”

他拍了拍手,一名仆从小心翼翼地捧上一个用油布包裹的长条状物品。

阿卜杜拉亲自接过,解开油布,里面是几个细长的竹筒。

他打开其中一个竹筒的塞子,将里面的东西轻轻倒在桌上的白绢上——那是一种细长、颜色略显暗红、颗粒不及本地稻谷饱满的稻种。

“这是?”

王审知疑惑地问道。

“这是我们船队在前来的路上,从占城(chapa,位于今越南中南部)换来的稻种。”

阿卜杜拉介绍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推崇,“此稻与我们常见的不同,生长期极短,且耐旱、耐涝,适应性强。

在占城那边,一年甚至可收两至三季。

虽然口感或许略逊于贵地的精米,但以其产量和适应性,或可在贵地荒歉之时,或新垦之地,挥奇效。

我称之为‘急充之粮’。”

占城稻!

王审知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脑中瞬间闪过关于这种着名稻种的历史记忆:它正是在唐宋时期引入中国,对南方水稻产量的提升和农业经济的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他没想到,这个机会竟然就这样提前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小心翼翼地捻起几粒占城稻种,仔细观看。

它们的形状确实与本地稻种不同,蕴含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占城稻……一年两到三熟……”

王审知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他立刻意识到了这种稻种的巨大战略价值:不仅可以大幅增加粮食总产量,更能灵活应对水旱灾害,甚至在条件较差的边角地、新垦地种植,极大地增强粮食安全的韧性。

“阿卜杜拉先生,这份礼物,太珍贵了!

远比那些珠宝更得我心!”

王审知由衷地说道,语气中的喜悦毫不掩饰,“此稻种若真能适应泉州水土,阁下便是为万千生民立下了大功德!”

阿卜杜拉见王审知如此识货,也是开怀大笑:“大人喜欢便好!

商人逐利,亦愿见互利共赢。

若此稻种能在贵地繁盛,将来粮食丰足,也能产出更多瓷器丝绸与我交易,岂不美哉?”

两人相视而笑,一种基于相互尊重和利益共赢的默契悄然建立。

王审知当即下令,将这些珍贵的占城稻种交给格物堂农科,选择最好的水田,由最老到的农人(石伯主动请缨),用最精细的堆肥,立即着手进行小范围的试种,并详细记录其生长习性、适应情况和最终产量。

他拿着那细长的稻种,仿佛握住了一把开启农业新纪元的钥匙。

然而,他同样清楚,这来自“蛮夷之地”

的稻种,一旦推广,必将再次引爆与郑珏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冲突。

“华夷之辨”

与“实用之利”

的又一场风暴,已在海风的吹送下,悄然迫近。

但王审知的眼中,只有坚定与期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