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新的与旧秩序的壁垒(2 / 3)
不致激起民怨,反误了司马安民之本意啊。”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表面上完全是为王审知考虑,体恤民情,怕激起变故,实则核心只有两个字——拖延。
“林公所言极是!”
另一位豪强立刻附和,“清丈田亩,牵涉甚广,若无万全准备,恐生事端。
不如待秋收之后,民情稍安,再行商议?”
“正是此理!
仓促行事,若胥吏借此滋扰乡里,反而不好……”
几人一唱一和,瞬间将“立即清查”
的建议,拖入了“从长计议”
的泥潭之中。
他们深谙此道,用拖延战术来消解任何可能损害他们利益的新政。
只要拖下去,拖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完,拖到世事再有变化,很多事就不了了之了。
王审知安静地听着,脸上依旧保持着淡淡的微笑,心中却已明镜似的。
他早已料到会遇到阻力,却没想到对方的反应如此迅、老辣且默契,几乎形成了统一的防线。
这些地方豪强,盘根错节,掌握着大量的土地、人口和地方话语权,甚至能影响胥吏的执行力。
他们才是泉州真正的地头蛇,比明面上的投降官员更难对付。
王潮的眉头皱了起来,显然对这种软绵绵的抵抗十分不满,但他刚入主泉州,也不好立刻对这些表面顺从的地方势力动粗。
王审知轻轻抬手,止住了几位还想帮腔的己方将领。
他目光平静地看向林仁达,语气依旧温和:“林公及诸位顾虑,确有道理。
民生初定,确不宜大兴土木般扰民。”
林仁达等人脸上刚露出一丝得色,却听王审知继续道:“然,户口田亩乃政事之本,亦不可久拖不决。
这样如何?”
他略作沉吟,仿佛在认真考虑对方的意见:“大规模清丈或可暂缓。
但州府需对情况有所掌握,方可施策。
不如先做两件事:其一,请州衙户曹,尽可能整理旧有册籍,无论完整与否,三日内呈报度支司。
其二,请诸位乡贤表率,可否先将各自族中大致田亩数目、佃户人口,做个粗略报备,以为参考?如此,既不扰民,亦能让州府心中有数,利于后续安民施策。
诸位意下如何?”
他退了一步,不再强求立即全面清丈,而是提出了一个“整理旧档”
和“自愿报备”
的折中方案,语气谦和,甚至带着商量的口吻,给足了对方面子。
林仁达等人一愣,没想到王审知如此轻易就退让了,还把他们捧到了“乡贤表率”
的位置上。
若再断然拒绝,就显得太不识抬举,公然对抗了。
林仁达老奸巨猾,立刻笑道:“司马大人体恤下情,老朽感激。
整理旧籍,份内之事,老夫这就督促户曹办理。
至于各家田亩人丁,情形不一,恐难一时厘清,待老朽回去与族人商议,尽力而为,尽力而为。”
依旧是拖字诀,但语气缓和了许多,至少表面答应了督促整理旧籍。
王审知也不逼迫,微笑点头:“有劳林公了。”
次政务会议,就在这种看似和谐、实则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结束了。
会后,王潮屏退左右,面色不豫:“明远,何必对他们如此客气?这些老滑头,分明是故意拖延!”
王审知为兄长斟上一杯茶,平静道:“兄长,强龙不压地头蛇。
我等初来乍到,根基未稳,不宜立刻与这些豪强撕破脸。
他们树大根深,逼得太急,反而可能抱团反弹,暗中使绊子,于我治理泉州大大不利。”
“难道就任由他们糊弄过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