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流民之困(3 / 3)
去,只见后方原本混乱不堪的景象竟然变得井井有条,王潮的旗帜下,人流忙碌却有序,与他这边刀枪逼迫下的死寂形成鲜明对比。
一种被比下去的恼羞成怒和更深的不安在他心中燃烧。
“收买人心!
虚伪!”
他低声咒骂,却无可奈何。
另一个,则是郑珏。
他站在一旁,看着王审知将流民如同物料般登记编组,用食物驱使劳作,虽然效率惊人,秩序井然,却让他感到一种彻骨的寒意。
这哪里是圣贤所说的“仁政”
?这分明是“以利为饵,驱民如犬”
!
将人的尊严和苦难,都化为了冷冰冰的“管理”
和“效率”
!
他忍不住走上前去,对着正在指挥的王审知厉声道:“王参军!
此等做法,与驱使牛马何异?圣人之教,仁者爱人!
当开仓放赈,普惠众生,岂可以役使换取活命之机?此非仁政,乃霸道也!
败坏人心,莫此为甚!”
王审知忙碌中抬起头,看着这位一脸正气的老夫子,平静却坚定地回答道:“郑先生,空谈仁义,救不了饿殍。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予其劳作而活命,使其有所依归,免于混乱而死,免于劫掠而诛,岂非大仁?若按先生之言,开仓放赈,我军粮草顷刻耗尽,流民依旧无依,届时饥荒复起,暴乱再生,谁又来负这责任?是先生的仁义,还是我的粮食?”
郑珏被噎得说不出话,脸涨得通红,指着王审知:“你……你强词夺理!
巧言令色!”
却无法反驳那残酷的现实,最终只能愤然离去。
王审知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理念的冲突,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以工代赈”
的策略成功实施,不仅缓解了流民之困,保障了军队后勤线的畅通,更在无形中极大地提升了王氏兄弟的声望。
越来越多的流民和底层士卒,将王潮、王审知视为真正的希望所在。
王审知站在忙碌的工地上,望着眼前这片艰难求生的景象,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沉甸甸的责任。
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
真正的根源,在于这个崩坏的世道。
而改变这世道的第一步,便是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
他看向远方王绪前军扬起的尘土,眼神愈冰冷坚定。
“竹策”
已备,只待东风。
这场由流民困境引的插曲,更加坚定了他们必须尽快解决内部问题的决心。
南剑州城下,风暴将至。
(周末有事,只来的急码一章,哈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