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以工代赈(2 / 3)

加入书签

/p>

王审知叮嘱道。

“明白!”

李尤领命而去。

很快,一些看似无心的流言,便开始在流民和部分士卒中悄悄蔓延。

“听说了吗?王大将军前天又无缘无故打人了,差点把个火长打死!”

“唉,咱们这点卖命钱,还不知道被克扣了多少呢……”

“你们现没,大将军最近脸色很差,老是咳嗽,眼神也吓人……”

“可不是吗!

昨天还有群黑老鸹(乌鸦)在他帐顶上叫呢,赶都赶不走!

晦气!”

“我同帐的老钱说,他晚上做梦,梦到大将军的将旗被雷劈断了……”

这些话语,如同无形的孢子,借助流民庞大而流动的群体,悄无声息地飘散、渗透。

人们在劳作间隙,窃窃私语,互相印证着那些不知来源的传闻,恐惧和不安在暗中酵。

另一方面,王审知又找来了老匠人赵革。

“赵师傅,我需要您秘密制作几件特殊的东西。”

王审知拿出几张画着奇怪符号的绢帛,“找那种容易显色的竹片,将这些符咒般的图案,用明矾水仔细书写上去。

晾干后,要看起来毫无痕迹。”

赵革接过绢帛,看着上面那些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诡异符号,虽不明所以,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点头:“参军放心,保证做得看不出来!”

“做好后,交给阿福。”

王审知吩咐道。

与此同时,王审知自己则利用“巡视流民安置、督导后勤”

的便利,频繁与军中中下层军官接触。

他不再空谈大义,而是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困难,倾听他们对王绪倒行逆施的不满,偶尔透露一点王潮体恤士卒、有意整顿军纪的口风,却绝不明确鼓动。

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倾听和暗示,往往比直接的煽动更有效果,悄然拉拢着人心。

王潮则主要负责与军中那些实力派、但对王绪早已不满的将领进行更深入的密谈,许以利益,共商大事。

整个计划,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网,在“以工代赈”

这片喧嚣的幕布下,悄无声息地展开。

流言的散播、人心的拉拢、物质的准备(符咒竹策),以及最关键的战略谋划,都在同步进行。

王审知甚至利用流民管理之便,悄悄将几名绝对忠诚的心腹士卒,伪装成流民,派往南剑州方向,侦察敌情和地形,为可能到来的攻城战或是兵变后的局势做准备。

郑珏敏锐地察觉到了军中气氛的微妙变化。

他听到了那些流言,也看到了王审知兄弟异常忙碌的身影。

他本能地感到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但他将其归咎于王审知那套“功利主义”

的管理方式带来的道德沦丧和人心浮躁。

他几次想再找王潮进言,却都被以军务繁忙为由挡了回来,这让他更加忧心忡忡,却无能为力,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徒劳地哀叹“礼崩乐坏”

数日后,王绪的前军终于抵达南剑州城下十里处,扎下大营,开始筹备攻城。

王潮率领的后军与流民大队,也缓缓抵达,在侧后方立营。

也就在大军汇合的当夜,王审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他秘密召来了李尤、张渠、阿福和赵革。

“赵师傅,东西可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赵革捧出几捆看似普通的竹片。

王审知拿起一片,走到烛火前,微微烘烤。

奇迹生了,那原本空无一物的竹片上,渐渐显现出焦黄色的、扭曲诡异的符号!

“好!”

王审知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李尤,张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