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郑珏的文战(2 / 2)
p>
“不可。”
王审知再次否决了李尤的简单粗暴,“封门易,封口难。
他既然选择了‘文战’,我们便要在‘文战’上彻底击败他!
要让所有人明白,谁的道理才是真正有利于福建、有利于天下的道理!”
他站起身,目光炯炯地看向陈褚:“元亮,郑珏抛出了《驳奇技淫巧论》,那我们便祭出《格物论》!
这篇回应文章,不仅要驳斥其谬误,更要系统阐述我等‘格物致用、利国利民’的理念!
要写得深入浅出,既要让士子能看懂,也要让稍有见识的百姓能听明白!
这篇文章,由我口述核心,由你执笔润色,务必成为我新学派的纲领性文献!”
陈褚感受到王审知目光中的信任与期待,以及此举的重大意义,顿时热血上涌,躬身道:“属下必竭尽所能,不负大人重托!”
接下来的几个夜晚,王审知的书房灯火通明。
他结合自己穿越者的知识储备和数年来的执政实践,向陈褚详细阐述了他的“格物”
观:
重新定义“格物”
:格物不仅是探究事物原理,更是将原理应用于实践,改善民生,增强国力。
这并非背离圣贤之道,而是真正践行“仁政”
、“王道”
的途径。
圣人制舟车、定历法,岂非格物之功?
论证“技巧”
与“道德”
并不相悖:良好的器物和技术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使用者之心。
火器可用于御敌保民,亦可为祸苍生,其区别在于执政者是否心怀仁德。
不能因噎废食。
强调“实效”
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其空谈道德仁义,不如看政策是否真正让百姓受益。
泉州繁荣、流民安居、军力强盛,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效,胜过万言空谈。
阐释“新学”
与“人才”
观:打破阶层壁垒,广纳人才,是强国之本。
社会进步需要各方面专才,让工匠通文理,让士子知实务,方能形成合力。
这并非破坏秩序,而是建立更高效、更公平的新秩序。
陈褚本就是文章高手,得到王审知的理论指点后,文思泉涌,很快便起草了《格物论》的初稿。
文章旁征博引,逻辑严密,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福建的实际变化,文采斐然,气势磅礴。
王审知仔细审阅后,亲自修改了几处关键段落,使其语言更加犀利,更具战斗性。
定稿之后,他立即下令,动用官方渠道,将《格物论》大量刊印,不仅分各州县官府、学堂,更让说书人改编成通俗故事,在市井广泛传播。
一时间,福建的思想界风起云涌。
郑珏的《驳奇技淫巧论》与王审知的《格物论》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双方的支持者在各种场合展开激烈辩论。
这场“文战”
,表面上是学术思想之争,实质上却是新旧势力、不同展道路的殊死搏斗。
其影响,甚至出了士林范围,逐渐渗透到民间,使得普通百姓也开始思考,究竟哪种道路才能带来更好的生活。
而就在这场思想论战如火如荼之际,南部边境,李尤派出的信使再次带来了紧急军情:南汉前锋部队已开始试探性进攻,与福建守军生了小规模接触!
外部的刀兵与内部的笔战,几乎同时达到了高潮。
王审知站在风暴的中心,既要运筹帷幄,应对真刀真枪的敌人,也要指挥若定,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思想战争。
他知道,这两场战争,无论哪一场失败,都将给福建带来灭顶之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