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沐言科技庆功宴媒体关注撑场面(2 / 3)

加入书签

王鑫坐在长桌后,面对十几台摄像机和二十多名记者。

原本准备的轻松交流瞬间变成了正式新闻布会。

"

李总,听说你们上线前遭遇服务器崩溃,能详细说说吗?"

《科技日报》的记者率先提问。

李沐言简要描述了昨晚的危机,着重强调团队的应变能力而非技术细节。

当记者追问具体原因时,王鑫接过话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防火墙冲突问题。

"

张总监,"

一位女记者举手,"

作为核心团队中唯一的法学专业人士,您如何看待高校社交网面临的法律风险?尤其是用户隐私保护方面。

"

张舒窈从容不迫地列举了平台采取的七大隐私保护措施,从数据加密到权限管理,条理清晰得像是提前排练过。

李沐言知道这些全是她熬夜研究的成果。

"

刘总,"

另一位记者提问,"

作为公司总经理,您能分享一下高校社交网未来的盈利模式吗?"

刘子怡微笑着展示了几组数据:"

目前我们主要依靠精准广告和教育机构合作。

下阶段将推出会员增值服务,预计六个月内实现收支平衡"

她对数字的敏感和商业洞察力让在场记者频频点头。

布会进行到一半,李沐言注意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倚在门框上——赵明宇。

对方穿着休闲西装,手里端着一杯香槟,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他们的视线在空中相遇,赵明宇举杯做了个致敬的动作,眼神却冷得像冰。

"

最后一个问题。

"

主持人宣布。

"

李总,"

央视记者站起来,"

你们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5岁,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其他大学生创业者吗?"

李沐言环顾身边的伙伴,突然感到一阵暖流涌上心头:"

我想说的是,找对伙伴比什么都重要。

"

他看向王鑫,"

一个能为你熬夜修复服务器的技术天才,"

看向张舒窈,"

一个能把法律条文讲得比小说还精彩的法务专家,"

最后看向刘子怡,"

一个能把盒饭和百万合同都处理得井井有条的总经理。

"

他顿了顿,"

有了这样的团队,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

掌声再次响起。

布会结束后,记者们意犹未尽地围着团队继续提问。

李沐言注意到刘子怡和张舒窈被几家女性媒体特别关注,她们手腕上的手链成了热议话题。

"

这是姐妹手链,"

张舒窈大方地解释,"

蓝色代表理性,红色代表热情。

刘总和我,一个负责公司的冷头脑,一个负责热心肠。

"

刘子怡默契地接话:"

就像我们的高校社交网,既要有严谨的技术架构,又要有温暖的人文关怀。

"

记者们被这番比喻打动,纷纷记录。

一位时尚杂志编辑感叹道:"

真是商界罕见的黄金搭档!

"

回到主宴会厅,"

恭喜啊,李总。

"

赵明宇不知何时出现在身旁,脸上挂着假笑,"

哦不,现在应该叫你创业明星了?"

李沐言直视赵明宇的眼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