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围攻内城(2 / 2)

加入书签

睦率军士出朱雀门,将浮桥重新搭建好,让侯景军通过。

侯景到宣阳门与萧正德会合,由此门进入内城。

城里住着十几万人,包括官员家属、从事衣食住行服务的平民。

侯景下令:对城内平民,务必秋毫无犯。否则杀无赦!

他领军直逼台城。

台城也就是皇宫。

皇宫里住着皇帝、太子、皇子皇女、后宫佳丽、婢女太监等等约2万人,以及羊侃指挥的2万禁卫军。

台城只在南面开三座门:中门大司马门,东门阊阖门,西门西掖门。

……

此时的建康外城,西丰公萧大春弃石头城逃往京口(镇江),谢禧、元贞弃白下城逃向江北。

萧大春手下的水师将领彭文粲派人向侯景投降,献出石头城。

侯景派大将范桃棒接收石头城,就地驻守。

……

19月25日,侯景对台城三座门同时展开进攻。

羊侃指挥守军,严防死守。侯景军难以突破。

11月初一,萧正德在内城南部的仪贤堂称帝,改元“正平”。

侯景担任正平丞相。

侯景在内、外城发布命令,大肆招募成年奴隶男丁。规定:奴隶加入起义军,其妻子、子女免除奴籍转为平民。

这招很管用。

侯景军很快扩至12万。

侯景攻不下台城,现在有了人手,于是在台城外构筑土墙,全面封锁台城,准备打持久战。

……

侯景从起兵到攻打到台城门口,仅仅用了2个月多点。

不仅萧衍、萧纲始料不及,全国各州郡也根本没反应过来。

接到萧衍、萧纲的勤王诏令后,地方大员们,有的人立即开始行动,率军向首都进发。

有的不慌不忙,慢慢整军,缓缓前行。

还有的根本无动于衷,冷漠以待。

甚至,也有人蠢蠢欲动,准备趁机起事、火中取栗。

11月初9,长江上游的梁荆二州刺史、湘东王萧绎,传檄给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粲,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兴,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一起发兵救援建康。

随即,12月13日,萧绎派司马吴晔、天门太守樊文皎从江陵出兵。

此前,邵陵王萧纶受诏令率五路大军讨伐寿阳,舰船行军至钟离时接到新诏,回师建康平叛。

萧纶大军昼夜兼程赶路,但有一天忽然天色陡变、狂风大作,渡船倾覆,5万大军淹死1万多人。

萧纶大军剩下3万多人,渡过长江后在京口下船,改走陆路向建康城开拔。

京口到建康160里,行军路上,有其他人率数量不等的人马加入到这支队伍里:逃到京口的萧大春,新涂公萧大成,永安侯萧确,安南侯萧骏,前谯州刺史赵伯超,武州刺史萧弄璋等等。

侯景收到军报,分兵前去阻击萧纶大军。

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镇守钟离城。

萧纲召他援京,他借口粮草不齐,拒不发兵。

侯景让萧正德封他为南兖州刺史、南郡王。

萧正表受封,发兵阻拦萧纶的队伍。

广陵令刘洵是萧正表死党,烧城配合萧正表,让萧纶军得不到补给。

萧衍经营了40多年的大梁皇朝,内部利益冲突、千疮百孔,在平定侯景叛乱这事上,从一开始就不齐心。

甚至开始出现方面大员主动倒戈配合的现象。

萧衍之前对侯景的纵容,使皇帝威信大损,大大削弱他对局势的掌控力。

太子萧纲太弱,有几个亲王对他不服。他们受诏勤王,出工却不出力。

南梁朝廷政权很是堪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