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混沌心经(1 / 6)
混沌启元
天地未分,鸿蒙未判,是为混沌。混沌者,非空非有,非阴非阳,含藏万道,孕育生机。上古人族,察天地运行之理,感万物生灭之序,于鸿蒙气息中撷取一缕本源,凝练成经,是名《大道混沌心经》。
此经非求长生之术,非炼盖世之能,旨在以呼吸为舟,以心神为舵,回溯人族本源,唤醒沉睡之先天道体。先天道体者,非后天筋骨皮肉之躯,乃人族初生时与天地同频之根基,含先天一气,藏混沌真意,是为修行之根本,大道之门户。
上古人族穴居野处,与鸟兽争衡,凭本能感应天地。昼观日升月落,夜察星斗转移,春感万物复苏,秋悟草木凋零,渐知气息往来之间,藏有无穷玄机。后有圣人出,集人族千万年呼吸之悟,融混沌大道之理,创此心经,传于族人,使人族得以脱蒙昧,启智慧,立于世而不倾。
今此经重现,非为彰显上古之威,实乃指引后来者:修行之路,始于呼吸,归于本心;先天道体,非在外求,而在自醒。唯有沉心混沌,契合本源,方能窥大道之端倪,成人族之真境。
混沌呼吸篇
呼吸本源论
呼吸者,人之根本,天地之气与人身之气交合之枢纽也。后天呼吸,浅于喉鼻,仅够维持生机;上古呼吸,深及脏腑,能引天地混沌之气入体,滋养先天。
上古人族观天地呼吸:雷霆为天之怒息,风雨为天之吐纳,山川为地之起伏,江海为地之呼吸。人处天地之间,如蜉蝣寄于天地,若不能与天地同息,则气散神疲,难窥本源。故《大道混沌心经》首重呼吸,以呼吸为桥,连通人身小天地与宇宙大混沌。
混沌之气,非清非浊,弥漫于宇宙虚空,是万物生灭之母气。后天之人,自降生后,先天之气渐耗,后天浊气渐侵,呼吸日益浅促,与混沌之气隔绝。唯有以特殊呼吸之法,摒除后天浊气干扰,方能引混沌之气入体,冲刷经脉,滋养神魂,为觉醒先天道体打下根基。
三叠呼吸法
三叠呼吸法,乃上古人族从潮汐涨落、山峦起伏中悟出的基础呼吸之法,分初、中、末三叠,层层递进,引气入体。
喉鼻吐纳(筑基)
此为呼吸之入门,旨在调整后天呼吸,使其平缓深长,为引气做准备。
修炼时,择静谧之地,或坐或卧,全身放松,双目微闭。先以鼻缓缓吸气,吸气时感受空气自鼻腔进入咽喉,咽喉微微扩张,如含温玉;吸气至八分满,稍作停顿,约一息时间,再以口缓缓呼气,呼气时舌尖轻抵上腭,气息自咽喉经口腔缓缓排出,如吐蚕丝。
初练时,以百息为一组,每日练三组。关键在于呼吸均匀,不疾不徐,摒弃杂念,使心神随呼吸起伏,渐入宁静之境。此阶段需持续三月,待呼吸自然绵长,无需刻意控制,便算入门。
脏腑共鸣(进阶)
当喉鼻吐纳纯熟后,可进阶至脏腑共鸣,引气深入胸腹,滋养脏腑。
修炼时,保持第一叠的呼吸节奏,在吸气时,意念随气息下沉,自咽喉入胸腔,使肺部充分扩张,再下沉至腹腔,带动丹田微微隆起;呼气时,意念随气息上提,先从腹腔收缩,再至胸腔回落,最后经喉鼻排出。整个过程如波浪起伏,胸腹随呼吸自然张缩,仿佛脏腑在与天地同频呼吸。
此阶段需感受脏腑的细微反应,若觉胸闷腹胀,便放缓呼吸节奏,不可强求。每日练五组,每组百息,持续半年。待胸腹气息流转顺畅,可在呼吸间感受到脏腑温热,便算功成。
混沌引气(大成)
此为三叠呼吸法之核心,需在脏腑共鸣纯熟后修炼,旨在引天地混沌之气入体。
修炼时,于凌晨寅时(3-5点)或子夜子时(23-1点),择地势高旷、草木繁盛之地,盘坐凝神。先以三叠呼吸法调息百息,待心神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