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2 / 4)
8年,由周明德等爱国人士冒险护送出沪&0t;。
她深吸一口气,蹲下身平视着小女孩的眼睛。
&0t;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0t;她柔声说,&0t;很多年前,有一群勇敢的人为了保护这些文物不被坏人抢走,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们从上海运到了安全的地方。
他们中有我的父母,还有他们的朋友们。
&0t;
&0t;那他们现在在哪里呢?&0t;另一个男孩好奇地问。
周小小感到胸口一阵刺痛,但她保持着微笑:&0t;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不在了,但他们保护的东西留了下来,现在你们每个人都能看到它们,学习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0t;
学生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眼神中已经多了几分敬意。
周小小站起身,突然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周成业正站在展厅角落,冲她微笑。
他手里拿着一叠文件,眼镜片上反射着展厅的灯光。
讲解结束后,周成业快步走过来:&0t;小小,档案馆又现了一批当年的文件!
有父母护送文物时的路线图和交接记录。
&0t;
周小小接过文件,手指轻轻抚过那些泛黄的纸页。
其中一张地图上标注着从上海到北平的路线,几个关键地点旁都有父亲熟悉的字迹。
另一张交接单上,她看到了母亲清秀的签名。
&0t;这是母亲的笔迹&0t;她的声音哽咽了。
周成业点点头:&0t;还有更多。
档案馆的人说,这批文件是最近整理库房时现的,一直被封存在一个旧箱子里。
&0t;
他们并肩走出展厅,夕阳将故宫的琉璃瓦染成金色。
周小小突然停下脚步,指向路边一株野山楂树:&0t;看,结果了。
&0t;
红艳艳的果实缀满枝头,在夕阳下像一粒粒小小的火种。
周小小摘下一颗放进嘴里,酸甜的滋味在舌尖漫开。
她想起三个月前在西郊小院埋下的山楂籽,不知是否已经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t;我们明天去西郊看看吧。
&0t;周成业似乎读懂了她的心思,&0t;给那棵树浇点水,也看看你种的山楂籽怎么样了。
&0t;
第二天清晨,他们带着水桶和工具来到西郊的青砖小院。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周小小惊喜地现院角的山楂树下冒出了几株嫩绿的新芽——她埋下的野山楂籽真的芽了。
&0t;原来它们一直都在。
&0t;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触碰那些嫩叶,仿佛在抚摸一个沉睡已久的承诺。
周成业正在整理带来的花束,准备去附近的墓地看望沈教授。
他抬头看向妹妹:&0t;上个月收到香港的信,陆编辑退休了,还惦记着问文物展出的事。
&0t;
周小小站起身,望向远处的西山。
晨光中,山峦起伏的轮廓让她想起父亲书房里挂的那幅山水画。
突然间,她明白了沈教授临终前说的&0t;回到该在的地方&0t;是什么意思——那不单指文物,还包括他们这些漂泊在外的人。
回城的公交车上,周小小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
长安街上行人如织,有背着画板的学生,有推着自行车的老人,还有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
阳光落在他们脸上,每个人的表情都那样平和安详。
&0t;你看,&0t;她轻轻碰了碰周成业的胳膊,&0t;他们都在好好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