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2 / 4)

加入书签

p>三个字。

阳光穿过窗棂落在她肩头,恍惚间竟与多年前新加坡校园里的凤凰木光影重叠。

“是很多人用生命换来的,”

她轻声说,“他们相信这些东西应该属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身后传来脚步声,周成业抱着一卷图纸走来:“档案馆的文件整理好了,当年护送文物的路线图终于拼全了。”

图纸在展台上铺开,曲曲折折的线条从上海延伸到北平,像一条沉默的长河。

“沈教授当年就是在这里接头的。”

周成业指着图上一个红圈,“还有陆编辑、林先生……他们的名字都该加进去。”

周小小忽然想起那本笔记本。

这些年它一直锁在抽屉里,最后一页的山楂树早已被摩挲得亮。

她转身跑回办公室,取来笔记本翻开:“你看,我早就记下来了。”

泛黄的纸页上,沈教授的眼镜、陆编辑的鸭舌帽、林先生的长衫,甚至周伯药铺里的药杵,都被画得清清楚楚。

周成业的手指停在最后一行字上——“1952年秋,故宫的山楂树结果了”

“明天去趟西郊吧,”

他抬头说,“给那棵树浇点水。”

青砖小院的门还是老样子,只是山楂树已长得枝繁叶茂。

周小小提着水桶站在树下,看着红艳艳的果实坠弯枝头,忽然现泥土里冒出几株新芽——是当年她埋下的野山楂籽了芽。

“原来它们一直都在。”

她蹲下身,指尖碰了碰嫩绿的叶片。

周成业在一旁整理带来的花束,碑石上“沈公讳志远之墓”

几个字被雨水洗得清亮。

“上个月收到香港的信,”

他轻声说,“陆编辑退休了,还惦记着问文物展出的事。”

风吹过树梢,果实碰撞的声音像极了多年前上海弄堂里的铜铃声。

周小小望着远处的西山,忽然明白沈教授说的“回到该在的地方”

,从来都不只是文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回城的路上,公交车经过长安街。

周小小望着窗外掠过的人群,有背着画板的学生,有推着自行车的老人,还有抱着孩子的母亲。

阳光落在他们脸上,每个人的笑容都那样安稳。

“你看,”

她碰了碰周成业的胳膊,“他们都在好好生活。”

周成业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眼里映着街旁的红灯笼。

车到站时,正赶上小学放学,孩子们举着糖葫芦跑过,红艳艳的糖衣在夕阳下闪着光,像极了那年公海上的北斗星。

周小小忽然笑了,从口袋里摸出两颗野山楂,递一颗给哥哥。

酸甜的滋味漫过舌尖时,她想起很多年前那个晕过去的夜晚,想起新加坡的凤凰花落满船,想起旧金山港的晨光铺成金色的路。

原来所有的跋涉,都只是为了这一刻——站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看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暮色渐深时,故宫的角楼亮起了灯。

周小小锁好展厅的门,转身看见周成业正对着那批青铜器拍照。

“给谁?”

她问。

“给林先生寄去,”

他晃了晃相机,“让他看看,这些东西真的回家了。”

晚风穿过朱红的宫墙,带来远处胡同里的叫卖声。

周小小抬头望向星空,北斗星依旧明亮,只是这一次,它照着的是真正的故乡。

又是一年春深,故宫的海棠开得如云似霞。

周小小正在展厅里核对新入藏的文献,忽然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招呼声——陆编辑拄着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