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一岛两治(2 / 2)

加入书签

在村口的石碑前,大声宣布,“不学的,以后不准离开本岛,不准考功名!”他们开办了大量的私塾,强迫孩子们从小学习汉语和道教经典,对佛教寺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按时交税,烧香拜佛也没人管。

但暴力的本质从未改变。明国殖民军同样对村民进行着残酷的压榨,税收比例只比葡萄牙人略低——稻谷要交六成,椰子要交四成,理由是“支持大明的海外建设”。村民们为了交税,不得不卖儿鬻女,有人实在交不起,就被抓去矿山做苦工,或者被卖到南洋当奴隶。

“学了汉字就能有好日子?”一名老农苦笑着摇头,“我儿子学了半年,还不是照样被抓去修炮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部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西部的村民被逼得家破人亡,东部的村民虽然表面上保留了一些自由,但沉重的税收和文化压迫同样让人喘不过气来。但相比之下,东部至少还能保留自己的佛教信仰,而且明国殖民者对宗教的管控相对宽松,于是,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悄然开始。

“往东边跑!那边至少不用信天主教!”一名西部村民对着邻居喊道。很快,越来越多的村民拖家带口,朝着东部逃去。他们翻山越岭,穿越茂密的丛林,躲避着葡萄牙殖民军的追捕,只为了能找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

葡萄牙人一开始还很高兴,觉得这些“逃难者”能减少管理难度。但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大量的难民逃离,让税收越来越少,这些西部村民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与西部的葡萄牙移民和天主教徒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并没有减少。

“这些该死的东方人!”一名葡萄牙商人抱怨道,“他们不仅抢我们的奴隶,还把夺走了土人的信仰,简直是在亵渎上帝!”葡萄牙的军官会用枪指着他:“不准乱说,你们商人的安全,还有我们的复国都要靠明国的支持!”

而明国殖民公司这边,看着人口不断涌入,也急了眼。“不许信天主教!不改的通通送南洋为奴!”学政官们气急败坏地下令,“小孩必须学中文,否则全家也送南洋为奴。”左右就会一句“南洋为奴!”

崇祯五年十月,当施大宣在锡兰岛磨刀霍霍准备进攻科提王国时,郑芝虎正站在甲板上,望着印度洋上起伏的波涛,嘴角勾起一抹狞笑。他身后,十五艘中国式盖伦船像一群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船头悬挂着东方海盗旗,在季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