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东西对进(1 / 2)
若昂·德梅内塞斯则摩挲着佩剑:“康提要塞虽险,但我们的火炮能轰开石墙,火枪能压制他们的弓箭。等明国盟友拿下东线,咱们就在市中心会师!”
建立在山中的康提要塞深处,科提国王攥紧了祖先传下的宝剑。他知道,明葡联军的火器与盔甲是自己无法抗衡的噩梦,但山地的每一条小道、每一片丛林,都是科提战士的“主场”。
“传令下去!”国王对着传令兵吼道,“骑兵队骚扰西线补给线,步兵依托山洞与密林设伏,百姓们准备好滚木与热油!”山间的篝火旁,游击队员们用吹箭蘸着毒药,听着老猎人讲述葡萄牙人和明军经过的线路——这场关乎种族存亡的战争,连妇孺都拿起了石斧。
崇祯五年十一月初一的晨雾还未散尽,总督若昂·德梅内塞斯已拔出佩剑,率领6000葡萄牙殖民军踏上中央山脉的西线山口。这些欧洲士兵穿着板甲,端着火力凶猛的重型火绳枪,每前进十步就要停下,用望远镜警惕地扫视两侧的密林——两年前他们就是在这里吃了大亏,被科提游击队前后夹击,折损近四千人,连科伦坡都差点丢掉。
“这次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德梅内塞斯咬着牙下令,将主力4000人摆在正面的陡坡上,后面2000人每隔百步就部署连队坚守制高点与隘口,像一串珍珠般护住全军的“屁股”。然而,中央山脉根本不是能按常理打仗的地方:山上的巨石像怪兽的獠牙般突兀耸立,科提国王组织的“掏肛分队”(士兵袭扰后路)刚冲到半山腰,就被葡萄牙人的火绳枪打得人仰马翻——铅弹打在岩石上溅起火星,专挑人多的地方招呼。
但由于中央山脉的地势险峻,虽然葡萄牙人重型火绳枪威力大,但山上大石头多,搞得葡萄牙人一集中兵力,就会遭受石头雨+弓箭雨,一分散就会被偷袭,进展每天用米来计算,而且损失不小。
“前进一里地,就要填进去两百条人命!”一名葡萄牙军官骂骂咧咧地擦着火绳枪。德梅内塞斯看着地图上每天只能推进“米级”的战线,气得差点把望远镜摔了:“这鬼地方,比攻打欧洲的城堡还难!”但更让他焦虑的是东线的动静——这科提人把主力都调来堵他,那东边的明国军队岂不是要长驱直入?
科提国王每天大量杀伤葡萄牙人,正开心时,却收到不好的消息。东面山区阻击明国殖民者的军队扛不住了,他们一贯认知的山地战模式,与东吁国仆从军这些丛林战高手相比,不仅有武器代差,包括作战经验和阴险水平上,都是老师与徒弟一样的差距,长期在东南亚高山和雨林战斗的缅族及各山地土司的战士们,把锡兰山区当成了自家后院。
来自东吁国仆从军——这些来自缅甸高山与东南亚雨林的丛林战高手,他们穿着轻便的皮甲,背着弓弩与投枪,像猴子一样在树藤间跳跃,专挑科提士兵防守的薄弱点突袭。缅族的战士甚至发明了“滚石陷阱”:在科提人必经的陡坡上提前埋好绳索,等敌人刚绕到半山腰,突然割断绳子,巨石裹着泥土轰隆隆砸下来,瞬间就能报销十几人。
“我们丛林和山地战模式,跟他们比就是幼儿园水平!”一名科提军官看着满地的同伴尸体,欲哭无泪。科提国王派出的“山地精英队”(装备长弓与弯刀的老兵)几乎被团灭,等消息传回康提王宫时,东线山脊已经被明国殖民军彻底翻越——这意味着,科提人的“后路”彻底断了!
当德梅内塞斯在西线“磨洋工”时,东线的明国殖民军正像一群幽灵般穿透锡兰山区的密林。保护后路的印度洋殖民公司陆战队(以海盗出身为主,人手一把霰弹长铳、两支手铳)根本不讲武德——他们在山地树林里单打独斗时,比科提士兵猛十倍!如果是平原上打阵地战,这些“江湖好汉”是菜鸡无疑,但是山地树林中单打独斗,个个都是猛虎。
这些“江湖好汉”专挑狭窄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