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刘基遗箴,明乃国教(2 / 3)

加入书签

不约而同地将复杂的目光,投向了那宛如谪仙临尘的卓然身影上。

只见王三丰孤身立于山巅,背对众人,衣袂飘飘,任凭凌厉的山风吹拂着他的长发与衣袍,整个人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孤高与神秘。

几人心中疑窦丛生,百思不得其解,王三丰究竟与曹正淳达成了何种协议,竟能让那老谋深算,手握重兵的东厂督主,如此轻易地退兵离去。

他们相互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与敬畏:“这位‘曾教主’,当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透,越来越高深莫测了。”

........

接下来的日子,光明顶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武林群雄在经历了这场生死血战后,空前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兴土木,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一座崭新而宏伟的大殿便在光明顶之巅拔地而起。

此殿依山而建,气势磅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正中牌匾上书三个龙飞凤舞的烫金大字——光明殿!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南京故宫。

香烟袅袅,钟磬悠扬。

当朝天子成化帝,以祭祀太祖高皇帝为名,摆驾南京。

此刻,他正身着十二章衮服,在东厂都督曹正淳的亦步亦趋的簇拥下,缓步走入了幽深肃穆的供奉殿。

殿内光线略显昏暗,数十支巨烛摇曳着昏黄的光晕,将殿壁上悬挂的历代先皇画像映照得影影绰绰。

正中,那幅最为高大、也最为威严的,正是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的画像。

画像上的朱元璋,身着龙袍,面容奇古,目光深邃,不怒自威,仿佛能洞穿岁月,看透人心。

“陛下,您请看太祖高皇帝画像的手指……果真……果真似有所指!”

曹正淳的声音带着一丝刻意压抑的惊异,在寂静的供奉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心海之中,光明顶上那小子的十二个字如同魔咒般再次浮现:“明故宫,供奉殿;太祖像,洪武指。”

难道,玄机真的在此?!

成化帝闻言,龙目微凝,也聚精会神地仔细端详起墙上那幅太祖遗像。

只见画像中的朱元璋,目光耐人寻味,一只随意垂在身侧的手,其食指微微向下,指向了画像下方偏左的一处地面。

若非曹正淳提醒,这细微的指向,极易被人忽略。

成化帝顺着那手指指示的方向望去,那是一片铺着青石板的平整地面,与其他地方并无二致。

但他何等人物,立刻察觉到其中不同寻常。

成化帝眸光骤然一缩,沉声吩咐身旁的曹正淳:“曹公公,快,速速命人挖掘此处!朕倒要看看,太祖爷究竟在此留下了什么玄机!”

“遵旨!”

曹正淳心中也是怦怦直跳,连忙躬身应诺,亲自找来几名心腹太监和侍卫,带着早已备好的铁锹、镐头等工具,在那处地面上叮叮当当地挖掘起来。

尘土弥漫,碎石飞溅。

时间在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中,仿佛凝固了一般,变得无比漫长。

终于,“铛!”一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响起。

铁锹似乎碰到了什么坚硬的物体。

“挖到了!陛下!果真有东西!”一名小太监惊喜交加地叫道。

曹正淳心中也是猛地一凛,连忙亲自上前,挥退旁人,小心翼翼地加快了挖掘速度。

片刻之后,泥土被层层剥开,一个约莫尺许见方、通体乌黑,似铁非铁,似木非木的精致古盒,渐渐显露出来。

盒子表面刻满了繁复古朴的云纹,散发着一股岁月沉淀的沧桑气息。

成化帝再也按捺不住,不顾九五之尊的仪态,也顾不上那满地的泥土脏乱,亲自弯下腰,伸手将那古盒从坑中捧了出来。

盒子入手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