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全新的理论(2 / 3)

加入书签

仅仅是开始。

外星文明的威胁迫在眉睫,难道每一次技术升级,都要等待系统“赐予”

,然后全

人类再茫然地“按图索骥”

吗?

不,绝不能这样。

他需要的不是一群只会操作神器的祭司,而是一批能够理解神器原理,甚至未来能够自己打造神器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张去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走到工作台前,接通了外部网络,但并未直接联系任何人。

他先开始整理那数十个硬盘中的资料。

他将其分门别类:

基础理论卷:包含所有支撑这两项技术的全新物理理论、数学工具。

核心技术解析卷:针对“信号捕捉”

和“深空观测”

两大系统,进行分模块的深度原理阐述。

工程实现与材料工艺卷:详细的制造图纸、工艺流程、以及关键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

系统集成与操作指南卷:最终设备的组装、调试、以及操作说明。

其中,基础理论卷和核心技术解析卷占据了过百分之八十的存储空间,其内容艰深晦涩,张去益自己都只是囫囵吞枣。

但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宝藏,是让人类文明实现“从o到1”

质变的钥匙。

整理完毕,他沉吟片刻,然后动手编写了两份截然不同的文件。

第一份,是一份高度简化的技术可行性报告及项目建议书。

它隐去了所有底层理论和颠覆性的物理模型,只以蓝星科学家相对能够理解的概念,描述了这两项技术的宏伟目标(1o光年亚米级成像、多频谱信号捕捉)和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天文学革命、地外文明现、国家安全等)。

这份报告,是他准备抛出去的“敲门砖”

他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第二份,则是一封极其简短,但加密等级最高的邮件。

收件人,只有寥寥数位——国家最高科学机构的负责人、远安研究院院长张老、以及几位他了解且敬佩的,在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和工程学领域思想最为开阔、最具冒险精神的泰斗级人物。

在邮件中,他没有透露更多的内容,只是附上了一个经过多重加密的微小数据包,里面包含了“基础理论卷”

中关于“时空基底稳态场”

和“暗物质粒子模型”

的几个核心公式片段。

他知道,对于真正的顶尖学者而言,无需多言。

这几个看似简单,却完全违背现有物理常识的公式,本身就是最强烈的挑衅和最无法抗拒的诱惑。

这就像是在一群笃信“地心说”

的学者面前,轻轻放下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草稿。

做完这一切,天光已然微亮。

张去益将两份文件分别送出去,然后关闭了网络连接。

他靠在椅背上,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但也有一股火焰在胸腔中点燃。

资金的问题很好解决,如果没有外来投资,远安国际可以投资。

但人才的问题没有国家支持,根本走不通。

他只能等待!

等待那些被常识束缚的头脑,被这来自更高维度的知识狠狠撞击;等待那些真正渴望真理的灵魂,在震惊和迷茫之后,爆出狂热的探索欲。

他知道,这必将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是怀疑和抵制。

但这是他必须走的一步。

他不能一个人背负所有的秘密前行,他需要同志,需要同行者。

“来吧,”

他看着屏幕上显示的“送成功”

提示,低声自语,仿佛在对着整个蓝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