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开始复刻(2 / 2)
“看清一个模糊光点”
的级别。
这种差距,好比用肉眼观察月亮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另一座城市上的一只昆虫。
它要求的光学系统精度、信息处理能力和克服星际介质干扰的技术,是蓝星光学物理和工程学尚未触及的领域。
另一方面,蓝星的深空观测大多是被动接收天体出的电磁辐射。
而系统提供的技术却能够识别异常能量波动、非自然轨道飞行物,这暗示其具备强大的主动探测和动态分析能力。
它不仅能“拍照”
,还能进行“全时段、全频谱的监控”
,能分析一个恒星系内的能量流动,识别出那些不符合自然天体力学规律的飞行物——比如一艘隐藏在小行星带中的宇宙飞船。
这是一种体系级的态势感知能力。
系统明确提到了“量子干涉阵列与暗物质透镜补偿技术”
。
量子干涉或是蓝星量子科技的前沿,但将其用于构建如此大规模的观测阵列,无异于用细胞来搭建摩天大楼。
“暗物质透镜补偿技术”
更是近乎于“神话”
。
暗物质本身对蓝星科学而言还是一个巨大的谜团,而系统技术却已经能将其作为一种可操控的“工具”
来修正光线在宇宙尺度传播中产生的畸变。
这已不是技术差距,而是文明对物理规律理解和应用层次的代差。
总结而言,蓝星现有的技术,如同蹒跚学步的婴孩,刚刚摸到了通往星空殿堂的门槛;而系统所提供的技术,则是已经站在殿堂之上,俯瞰星海的成熟体系。
不同于系统中的一二级科技。
这两项技术是已完全越了蓝星这个时代的技术,说它们是“神之科技”
也不过分。
张去益现,从系统中复刻出这两项技术很简单。
但要让人理解却不简单。
这两项技术模型之复杂,即便强如他,理解起来也相当困难。
所以,他只能竭尽全力,自己学习理解一遍。
如果他都不能理解的话,他相信整个蓝星将无人能理解这两项技术。
或许只要会按图制造,按系统功能操作就行了。
但那不是张去益所希望看到的。
开这两项技术毕竟仅仅是应对外星文明入侵的开始,后续的计划随即展开,他一个人能力再大也只是一个人。
他需要更多懂技术的人才和他并肩战斗。
那么,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人接受这些前的理论和知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