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回娘家·送行·眼泪(4K字)(2 / 4)

加入书签

迟没有回屋。

路上冉秋叶的情绪有点低落,沉默了好几里地才问道:“柱子哥,你说爸妈到底还有多久才能回城?难道一直都得在这里吗?”

正在骑车的何雨柱想了下,终于还是决定给老婆点期望。

“怎么会,等咱家可乐上小学的时候,爸妈就差不多可以回来了。”

冉秋叶一听自己家不正常的厨子终于松了嘴,把这件事给给出了时间,激动的道:“这是真的吗?柱子哥你没骗我?”

何雨柱回头对自己媳妇儿笑笑,给了她个肯定的眼神,认真道:“老婆我不会骗你的,咱儿子上小学期间爸妈肯定会回城。”

冉秋叶心里算了下,儿子上小学大概七四、七五年,那也就是说爸妈在八零年以前肯定会回城,还有五到十年,虽然久了点,但终归是个希望。

时间过的很快,年后第二周白乐菱就离开了轧钢厂。

她现在前途已经明确,没必要再躲在南锣鼓巷,现在已经回家住了,不过隔几天又会跑回来待一宿,毕竟这里还有她男人呢,不过时间久了她不愿意再过这种日子也说不定。

阳历三月中旬,时间还没出正月。

何雨柱今天上午请了半天假,他答应了白乐菱跟她去火车站送钟跃民跟郑桐。

剧情的惯性是强大的,这哥俩还是去了陕北,明明大部分知青都是去东北、内蒙、和某疆那边,可他俩偏偏就去了陕北,同行的还有何雨柱第一次见的蒋碧云,一个圆脸的姑娘,长相有点清秀,但也不出众。

在这一年多的接触中,何雨柱给他们讲了那边的干旱,那边的土豆,那边的黄土高坡,还给他们唱过陕北民歌。

不知道钟跃民还会不会遇到秦岭,还会不会对陕北民歌有那么大兴趣,反正何雨柱第一次教他唱的时候这小子的兴趣也就那样。

何雨柱不仅教钟跃民唱陕北民歌,还教了他一首陕北说书〈串门子〉,他要是去了陕北再遇到秦岭的话,可以交流交流。

站台上送行的人很多,何雨柱再过一个多礼拜还得来一次,白乐菱二十四号出发。

何雨柱把手里两个袋子分别递给钟跃民跟郑桐,交代道:“袋子里是一些油茶面,用热水冲一下就能吃,至于你们俩到了那边吃独食还是跟其他人分享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接着有分别递给二人一个信封,说道:“这两个信封里分别是五十块钱跟二十斤全国粮票,装好了别丢,那边儿人生地不熟的,在你们稳定下来之前也能有个过度。

我早就跟你们说过那边的苦了,谁知道你们还是逃不脱去黄土高坡的命运,不过嘛,不管到什么时候都别放弃希望,你们终有回来的一天,当然了,在当地结婚落户就是两码事儿了。”

小眼镜儿郑桐有点感性,眼眶已经泛红,感动的说:“姐夫,咱们非亲非故的,您干嘛对我们这么好,我都不知道以后怎么报答您。”

何雨柱拍拍这小子瘦弱的肩膀,语气轻松道:“这不是你们现在无依无靠嘛,收收你的情绪,有报答这个心就行了,就当我是在雪中送炭结个善缘,赌你俩的良心了。”

钟跃民什么时候都颇为乐观,这小子把信封折了下揣到胸口的兜里,笑着说道:“黄土高坡没什么不好的,我要去看看那里的黄土地到底能不能长出玫瑰花,您不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历练。”

说着还举起手拿腔拿调的来了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啊。”

何雨柱呵呵笑道:“那句话我说了一半,后面的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你们的父辈都是高人。”

钟跃民呲牙笑了笑,故作轻松道:“那没办法,高人关着呢。”

何雨柱对钟跃民说道:“你父亲的问题结束估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