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7章 林中别墅(2 / 3)

加入书签

泉水引流找老石匠修暗渠,顺着山势接进后院水池,连水泵都省了。”

他拍桌强调,“就是大树得盯紧,我让村民给胸径十公分的树做红漆标记,施工绕着走,保准一棵不挪。”

苏婉清早掏出写本,笔尖飞快勾勒:“按山势分三个户型——缓坡区四千平尺‘望林墅’,客厅开落地窗;山腰七千平尺‘听泉墅’,二楼加观星露台;山顶一万平尺‘揽月墅’,后院留草坪停两车。”

她递过初稿,角落小字标注“门窗用南洋硬木,防潮耐用”

,眼里闪着对细节的执着。

会议散时,林秀莲抱着账本进来,见草图眼睛一亮:“青灰石、山泉、本地木材,成本比砂石岗低三成,提前预售的定金就能覆盖建材钱!”

陈月娥也跟进来,手里攥着纸条:“我约了下周三,让工务局认可的机构上门做山地建筑评估。”

没等一周,马铁山已带着三十多个古洞村村民上了山。

村民们背着竹筐,拿柴刀与红漆桶沿着山脊线标记大树,李伯扶着一棵二百年老榕树,马铁山特意叮嘱:“多画两圈!

这树留着给山顶别墅当景观,住的人肯定喜欢。”

村民们笑着应下——除了凿石、挖树的工钱,赵国强还承诺别墅建成后优先雇他们做园丁、保安,比打零工更安稳。

苏婉清则天天泡在山里,拿水准仪量坡度。

在山腰现三百年老樟树时,她立刻插了十根竹桩画“保护示意图”

:“这是‘镇墅树’!

旁边的‘听泉墅’往东挪五米,露台改成弧形绕树建,住户坐着就能闻樟香。”

连后来调整68号别墅图纸时,她都特意把厨房窗口挪半尺,就为让业主洗碗时能看见窗外的野菊。

两个月后,沈敬亭果然顺利拿到施工许可。

开工当天,赵国强带着团队站在山顶,看村民们凿石的叮当声混着山涧流水响,远处砂石岗的住宅楼已冒出两层,心里的蓝图愈清晰。

马铁山道:“等明年春天,别墅就能盖到二楼,到时候老板您搬来‘揽月墅’,推开窗就能见古洞村炊烟。”

可施工刚半月,就遇上个小难题——12号别墅地基前挡着一片岩石群。

年轻的石匠举着测绳犯难:“按常规得爆破,可您说要留着……”

赵国强蹲在岩石旁,指腹抚过光滑石面:“让别墅绕着它走!

凿出沟壑引山涧水漫过去,就是天然水景。”

他又望向不远处挂红绸的老荔枝树,“35号别墅前院就留着它,开花时满院香,结果还能摘着吃。”

这话传到沈敬亭耳里时,他正核对砂石岗预售账目,推了推老花镜直摇头:“四千平尺的房子,客厅落地窗正对老樟树?阳光被挡大半,哪有人买?”

“买这别墅的人,要的就是树影摇窗。”

赵国强在图纸上圈出一片竹林,“后院两亩地让业主自己种玉兰、桂树,前院铺草坪种月季,像香港公园那样热闹。”

马铁山把这话落实得很彻底,每天上山第一件事就是检查红绳:“谁砍了系红绳的树,工钱一分没有!”

村民们移栽小树时,还特意把茶花、栀子挪到规划的绿化带,念叨着“赵老板说,路过的人都能闻香”

石匠们也跟着上心,凿水道时特意保留岩石天然纹路,连别墅外墙的毛石都没磨平,透着股山野灵气。

开工一个月,山头上渐渐有了模样:石匠凿的水道引着山涧水绕地基流淌,木工在老榕树下搭的脚手架,让3号别墅的露台像从树干里长出来;

苏婉清从砂石岗移来的绿萝,藤蔓垂在样板别墅窗台,刚巧能碰到窗外竹枝。

李卫东带客户来看房那天,正巧赶上山涧水第一次流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