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6章 医馆扩张(2 / 3)
馆,成了“药材中转站”
,每天将空间里的药材分送到其他五间医馆。
“神农驱虫丸,五块钱一颗,连吃七天一个疗程三十块,吃完一到六个小时准能拉出蛔虫!”
试营业期间,北角医馆的徒弟们拿着扩音喇叭,在菜市场门口吆喝。
有个穿围裙的阿婆抱着孙子来试药,第二天一早就带着邻居来——她孙子真的拉出了蛔虫,此刻正精神地在医馆门口跑跳。
消息传开后,六间医馆的驱虫丸销量暴涨,北角医馆最多一天卖了三百多颗。
赵国强在空间里面,利用苦楝子树皮磨成粉,又用甘蔗熬糖,然后做成了一颗颗糖药丸。
他一下子就做了十万颗,然后六家医馆,加上古洞村七家医馆,总共每一个医馆放了一万三千多颗。
这么多驱虫丸,足够卖很长一段时间了。
与此同时,赵国强开始着手泡制虎骨酒和虎鞭酒。
他从空间里取出泛着油光的虎骨和虎鞭,对围在身边的徒弟们说:“虎骨酒要用三年陈的米酒,每缸放三百克虎骨、五十克当归、二十克枸杞,密封三个月才能开封;
虎鞭酒更讲究,得用空间里的泉水泡制,再加入人参、鹿茸,药性才足。”
徒弟们认真记录,有的还特意用布包好虎骨样本,说要“回去好好研究”
。
1964年元旦前,六间医馆同时开业。
油麻地医馆开业当天,街坊们排着队来领免费的甘草茶,有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喝了一碗,笑着说:“这茶比我儿子买的补品还管用!”
深水埗医馆的“药材学堂”
里,徒弟们拿着《神农简易方》,教街坊认草药,连不识字的阿婆都能说出“薄荷治中暑”
;
旺角医馆的虎骨酒刚摆上柜台,就被抢购一空,有个做苦力的男人买了一瓶,第二天特意来道谢:“喝了之后,腰不疼了,搬东西也有力气了!”
此时,赵国强的一百个徒弟已全部派往各医馆。
油麻地医馆派了十五个懂推拿的徒弟,每天免费给老人按摩;
深水埗医馆派了二十个识字的徒弟,负责“药材学堂”
的教学;
北角医馆派了二十个手脚麻利的徒弟,专门推销售卖驱虫丸;
九龙城医馆派了十个细心的徒弟,管理仓库和炮制药材;旺角医馆派了二十个口才好的徒弟,负责问诊和推销虎骨酒;元朗医馆派了十五个熟悉路况的徒弟,负责药材运输。
“苦楝皮和什么同用能减毒性?”
一天清晨,赵国强在元朗医馆抽查徒弟们的功课。
一个穿粗布长衫的徒弟立刻回答:“和甘蔗汁同熬!”
赵国强点点头,又问:“雄黄不能和什么同服?”
另一个徒弟脱口而出:“不能和细辛同服!”
看着徒弟们对答如流,赵国强满意地笑了——这些徒弟,有的曾是逃难来港的书生,有的曾是药铺的学徒,如今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医者。
医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麻烦也随之而来。
有个药材商见神农驱虫丸销量好,便仿造了一批“山寨驱虫丸”
,低价卖给街坊,结果有个孩子吃了后上吐下泻,家长抱着孩子找到北角医馆。
赵国强连忙给孩子诊治,又免费送了一瓶真正的神农驱虫丸,随后带着徒弟们找到药材商的店铺,当着街坊的面,将山寨驱虫丸和正品对比:“正品驱虫丸表面光滑,有淡淡的药香;山寨的表面粗糙,还带着霉味。”
街坊们见状,纷纷把山寨驱虫丸扔了,从此只认“神农医馆”
的牌子。
为了让药材供应稳定,赵国强悄悄扩大了空间里“药山”
的规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