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杀戮与抢劫(2 / 3)

加入书签

被小日子国从西安的古墓中盗走,辗转多年才落户这座博物馆。

他伸出手,穿过空间屏障,直接探进密封的展柜里。

指尖触碰到三彩俑的瞬间,一股冰凉的陶土质感传来。

他轻轻托住俑身,缓缓向上抬起——没有碰到玻璃,没有触警报,整尊三彩俑就像被无形的力量托起,稳稳地穿过防爆玻璃,收进了空间之中。

展柜里瞬间空了一块,只剩下底座还留在原地。

“这空间,还真是方便。”

赵国强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又走向下一个展柜。

这个展柜更小,却用了更厚的防弹玻璃,里面摆着一枚巴掌大的玉璧,璧面上雕刻着繁复的龙纹,边缘还残留着淡淡的朱砂痕迹。

说明牌上写着“战国龙纹玉璧,出土于龙国河南殷墟”

赵国强的手指刚碰到玉璧,就感觉到一股温润的气息。

他知道,这枚玉璧是战国时期的礼器,象征着王权,当年小日子国的考古队强行挖掘殷墟,将它和其他数十件玉器一起掠走。

他小心翼翼地将玉璧捏在手里,轻轻一拉,玉璧便穿过玻璃,落进了空间里——连展柜里铺着的丝绒衬布,都没被带动分毫。

接下来的时间,赵国强开始有条不紊地“清扫”

展厅。

他从陶瓷区开始,一尊尊从龙国掠夺来的文物被他收入空间:宋代的汝窑天青釉盘,釉色如雨后晴空,盘底还留着“奉华”

二字的刻款,是当年宋徽宗的御用之物;元代的青花缠枝莲纹罐,青花色浓艳,罐身的缠枝莲纹流畅自然,是景德镇官窑的精品;

明代的永乐青花鸡心碗,胎质细腻,碗口呈鸡心状,是永乐年间出口瓷器中的珍品……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被小日子国抢走,然后在异国他乡被当作“战利品”

展出。

陶瓷区收完,他又来到书画区。

这里的展柜都做了恒温恒湿处理,玻璃也是防紫外线的特殊材质,里面挂着一幅幅珍贵的古画。

他先取下了一幅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残卷——当年这幅画被烧成两段,后半段“无用师卷”

被小日子国抢走,如今就挂在这里,与台北故宫的“剩山图”

隔海相望。

赵国强伸出手,轻轻捏住画轴的一端,缓缓将画从挂钩上取下,再穿过玻璃收进空间。

空间里早已备好专门的书画储藏柜,他特意调整了湿度和温度,确保古画不会受损。

旁边的展柜里,挂着一幅明代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

画中仕女手持纨扇,面带愁容,笔法细腻,意境悠远。

赵国强记得,这幅画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小日子国商人从龙国古董商手中强行低价购得,后来捐给了这座博物馆。

他同样小心地将画取下,收进空间,心里默念:“唐先生,您的画,该回家了。”

书画区之后是青铜器区。

这里的文物大多沉重,却也最让赵国强心绪难平——每一件青铜器,都承载着龙国最古老的文明。

他先收走了一尊商代的青铜方鼎,鼎身刻着饕餮纹,四只鼎足粗壮有力,腹部还铸有铭文,记载着商代贵族的祭祀活动。

这尊鼎当年被小日子国军队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抢走,运回国时还摔掉了一只鼎耳,后来被他们用胶水粘补,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赵国强摸着鼎身的裂痕,眼神愈冰冷,他轻轻将方鼎托起,让它平稳地进入空间。

旁边还有一尊西周的青铜编钟,由八件大小不一的钟组成,钟身上刻着精美的云雷纹。

当年小日子国的考古队在陕西宝鸡的西周古墓中现了这组编钟,龙国政府虽然强烈抗议,可强大的小日子人依旧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