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苏黎世的星火(2 / 3)

加入书签

那张图表,其实是他昨晚熬夜带着颜嫣一起用医院废弃的心电图纸画出来的。

国际会议中心的咖啡角飘着哥伦比亚豆的焦香,李振华教授像一位老练的棋手,将我们这群“卒子”

精准推向棋盘关键位。

他轻拍我的肩,将我引至一位银如雪的老者面前:“颜嫣,这位是哈佛医学院遗传学与公共传播学双聘教授,埃德加·索恩。”

索恩教授手握骨瓷杯,镜片后的灰蓝色眼睛像淬了冰的湖:“李,这就是你提过的‘旗袍战士’?”

周围几位诺奖得主出善意的低笑。

“索恩教授,”

我递上提前准备的文件夹,指尖冰凉却稳如磐石,“这是我的成绩单、参与李教授课题组的心肌基因编辑实验数据,以及表的公共健康传播论文。”

文件夹第二页用荧光笔标出关键句——《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在遗传病科普中的传播效率对比》,那是熬了四十七个深夜的成果。

他翻页的度极快,却在看到某页时骤然停顿。

标化成绩单

托福:118

sat2数学物理化学生物:8oox4

“中国学生总让我惊讶,”

索恩教授抽出钢笔,在论文空白处唰唰写下一行字,“下周三下午三点,哈佛医学院d栋3o7室,带上你的crispr小鼠模型。”

笔尖突然顿住,“你用什么策略解决基因脱靶效应?”

“双sgrna引导的foki-dcas9系统。”

我脱口而出,心脏在胸腔里擂鼓,“我们在靶点两侧设计‘哨兵序列’,当脱靶生时……”

“停,”

他抬手打断,嘴角却罕见地扬起,“具体方案周三演示——现在,去尝尝瑞士巧克力,年轻人别总绷着。”

当晚旅馆地下室的公共厨房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老干妈香气,这股香气仿佛有着某种魔力,让人闻了就忍不住垂涎欲滴。

此时,陈敏正站在炉灶前,专心致志地煮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挂面。

赵鹏盯着索恩教授手写的便签倒吸冷气:“他竟给了私人办公室地址!

知道去年多少藤校博士被他用‘实验室没凳子’打走吗?”

便签纸边缘印着暗纹——veritas(哈佛校训:真理)。

陈敏把泡面汤喝得滋溜响:“索恩的公共传播学课去年全网直播点击破亿,他挑学生比选总统严格。”

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

陈敏好奇地转过头,只见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和蔼的华裔教授正缓缓朝他走来。

这位教授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瓶老干妈的瓶子上,脸上流露出一种渴望的神情。

“你好,年轻人,”

教授微笑着说道,“我能……分我一勺吗?”

他的声音略带一丝腼腆,但眼神却十分坚定。

陈敏有些惊讶地看着这位陌生的教授,然后点了点头,爽快地将勺子递给了他。

教授小心翼翼地接过勺子,挖了一勺老干妈,送进嘴里细细品味。

“嗯……真是太美味了!”

教授闭上眼睛,满脸陶醉地感叹道,“我已经有十年没有尝到这熟悉的味道了。”

陈敏好奇地问:“您是中国人吗?”

教授点了点头,自我介绍道:“我叫林振声,是it的终身教授。”

就在这时,厨房里又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原来,有五个学生正围在一台电磁炉旁,一边煮着东西,一边热烈地讨论着学术问题。

陈敏和林教授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周晓冉正用筷子演示着一个血管支架的模型,赵鹏则拿着一片番茄切片,向大家展示心肌梗死的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