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椒殿囚旧恨 孤影溯前尘(2 / 3)
年义弟据理力争时的神情,分毫不差。
良久过后,武皇的声音似从冰层下挤榨而出,每个字都裹着刺骨寒意:“你可有拿得出手的证据?!”
“暂无实证,但可凭拆字解析。”海宝儿先摇头,随即不假思索吟诵:“柳垂木卯映晓暾,元枢西极观云垂。止戈为武荆山韫,谕音作润九域滋。”
“深帷宸谟藏机彀,砥砺锋棱淬鼎彝。莫道青阳皆解意,孤柯犹抱岁寒姿。”武皇解了后四句,脸色骤变,急忙追问:“父皇在世时曾作的诗,很少有人知晓,你从何处听得?”
海宝儿如实作答:“此诗出自臣的一位忘年交。他自号‘蠡口神断’,亦是解字奇人,仅凭片语残章,便能拆解天机。”
武皇若有所思点头,声音仍在发颤:“这样就解释得通了,此诗句父皇曾于浮空寺前赠给了一江湖术士!但,生为木卯人,死作幽独魂。泉门长夜开,元始殡天时。父皇他……为何要假死欺世?!当年明明是朕亲自看着下葬的啊……”这疑问盘旋心头,始终无解。
对于这件事,查与不查,都似一柄双刃剑,悬于武皇头顶。若执意彻查,必让皇家秘辛公之于众,金銮殿的威严、帝王家的体面,都将被无情撕碎,沦为天下笑柄;若就此作罢,雷氏满门冤魂将永困幽冥,那桩浸透血泪的冤案,终将沦为史书中的墨渍——虽能警示后世忠奸善恶,却永远洗不清忠义之士的污名。
许久,武皇挺直脊背,眸光淬冷,似要刺破十载迷雾:“海宝儿,朕特授你钦命绣衣使,代天巡狩。凡与柳霙阁有牵扯的官员及其党羽,不论牵涉何人、身居何位,皆可先斩后奏。”他抬手抚过案上青玉,声音沉稳有力,“朕必以这九重宫阙为誓,定要让雷家忠魂,得见昭雪之日!”
海宝儿没有半分犹豫,重重叩首,额间已沁出血痕:“谢陛下!臣必不辱使命!”
雨声渐急,冲刷着御书房的飞檐,也冲刷着埋藏多年的秘密。在这一刻,那秘密终于有了破土而出的迹象。
海宝儿心中清明:武乾清身为当世武皇,虽可凭一纸诏令翻覆旧案,却无异于在舆论的惊涛骇浪中自毁舟楫。一旦贸然行事,朝堂内外必掀起轩然大波——世人定会对先帝“龙御归天”的真相生疑,更会将矛头直指这位当朝帝王,暗揣他有弑父篡位、戕害手足的狼子野心。
悠悠众口,甚于防川。纵使皇权煊赫,又怎能堵住天下千万人之口?那些流言蜚语,比之野草疯长,纵使有类于严刑峻法的猛火压制,亦难禁绝,终将在市井坊间肆意蔓延,动摇这来之不易的盛世根基。
武皇缓步行至海宝儿身前,伸手稳稳托住他欲行叩拜的臂膀。他目光威严,含着微光,唇角却漾起一抹久违的和煦:“你这倔强性子,倒与年轻时的义弟如出一辙。朕知你即将前往升平帝国参加‘墨云诗会’,此番东行,想来不会一帆风顺——说吧,临行前可还有未了心愿?”
这是要给奖赏了?!
海宝儿摸了摸头,嘿嘿一笑,“陛下,那臣便不再藏掖。臣想为一对新人,讨个彩头。”
听了这话,武皇眸光微敛,有些意外但并不多,“是该沾沾喜气,涤荡晦气。你的提议,朕准了!”
话音落时,冕旒随他颔首轻晃,脸上笑意转瞬即逝。“还有,此次东巡,除查案外,另有密令。一方面,你需秘密找寻义弟遗孤;另一方面,还要全力试探相衣门的深浅——他们在我武朝多次谋划不轨,贼心不死。若不是昀格郡主以命相谏,风愿如与丁隐君这对母女,岂容她们苟延残喘至今……”
最后,帝王眼底翻涌的杀意,愈发森然。他将一块青铜错金、边缘鎏银的令牌,掷给了海宝儿。
这事本就该如此。
丁隐君祸乱朝纲,心性狡黠如狐,致使武皇一子喋血宫闱,一子沦为废人。身为帝王,他可容天下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