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真是自取其辱!(2 / 2)

加入书签

位老人的出山,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顾青岩“开中门”三个字,如同在江南文坛投下了一枚震天雷。

次日,当竹心斋那扇尘封多年的中门缓缓洞开,顾青岩青衫素履,亲自立于门阶之上相迎时,整个无锡,乃至整个江南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无数士绅、官员、学子闻风而动,聚集在竹心斋外围观,人群鸦雀无声,唯有目光灼灼。

姜淮依旧是一身半旧的官袍,身后跟着钱文奎、周崇明等书院核心,以及几名最为出色的寒门学子。

他们衣着朴素,与周围锦衣华服的围观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步履沉稳,目光清澈,并无半分怯懦。

顾青岩的目光越过姜淮,在他身后的先生和学生脸上缓缓扫过,最后定格在那些学子手中捧着的物事上,不是经书典籍,而是厚厚的田亩调查手札、漕运河道勘测图、以及记录着市井物价和民间疾苦的笔记。

“进来吧。”顾青岩侧身,声音平淡,却重若千钧。

这一“进”,便是两个时辰。

竹心斋内具体谈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只隐约听到其间有激烈的辩论声,有顾青岩时而凝重、时而恍然的追问,有钱文奎等人引据数据、慷慨陈词的回应,更有年轻学子虽带紧张却不失条理的阐述。

当斋门再次开启时,率先走出来的是顾青岩。他手中拿着一份学生手绘的《江南水患成因及疏浚策》,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环视门外黑压压的人群,清癯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声音却清晰地传遍四方:

“老夫闭门三载,原以为天下学问,尽在故纸堆中。今日方知,真正的经世之学,在田野,在河渠,在市井,在这些被尔等视为‘贱业’的泥土之间!”

他举起那份手札,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尔等终日谈论心性,空言仁义!可曾有一人,能如此子般,将一县之田亩兼并之害,算得如此分明?可曾有一人,能如此子般,将一段运河淤塞之困,勘测得如此详实?”

他目光如电,扫过那些平日里高谈阔论的士绅名流,语气转为沉痛:

“圣人之学,是用来济世安民的!不是让你们用来装点门面、攀附权贵的!姜淮所办,或许不合古制,或许有违‘正统’,但他教的,是能让百姓吃饱饭、能让河道通畅、能让国库充盈的实在学问!这,才是真正的‘清流’!”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顾青岩,这位天下文宗,竟公然为姜淮和他的“野路子”书院正名!甚至将其拔高到了“真正清流”的高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