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虽九死其犹未悔!(2 / 2)

加入书签

整理卷宗,准备明日三司会审赵继宗。管家突然慌张来报:

“大人!首辅府来人说...杨大人不行了!”

姜淮赶到时,杨廷和已到了弥留之际。

次日三司会审,姜淮捧着杨廷和的灵位走上公堂。

赵继宗还在狡辩:“我乃皇亲,你们敢动我?”

“皇亲?”姜淮将灵位放在案上,“在场哪个官员,不是皇上的臣子?哪个百姓,不是皇上的子民?”

他展开血书:“这些血迹,是松江港阵亡将士的血!这些伤痕,是被倭寇杀害的百姓的伤!你勾结倭寇时,可曾想过他们是你的同胞?”

堂外围观的百姓群情激愤:“杀了他!杀了他!”

突然,宫钟长鸣,太后驾到!

凤辇停在衙外,太后盛装而出:“姜淮,你好大的胆子!”

“臣依法办案。”

“若哀家非要带他走呢?”

姜淮取出尚方宝剑:“尚方宝剑在此,如朕亲临!”

太后冷笑:“你以为一把剑就能吓住哀家?”

“那加上这个呢?”靖安侯率兵而入,“太后私调京营,意图逼宫,该当何罪?”

太后脸色骤变:“你胡说!”

“京营统领已经招了。”靖安侯一挥手,带上一名将领,“说吧。”

那将领跪地:“太后命末将带兵入城,说是...说是若姜大人不放人,就...”

满堂哗然。

太后踉跄后退:“你们...你们早就设好了局...”

“不是局,”姜淮直视着她,“是公道。”

他转向三司主审:“请各位大人...依法判决!”

“赵继宗通倭谋逆,罪证确凿,判,斩立决!”

刽子手的刀举起时,赵继宗突然狂笑:“姜淮!我在地下等你!”

刀落,血溅。

太后晕厥在地。

一个月后,皇帝下旨,太后移居西苑颐养,不得干政。

朝会上,皇帝将一份新的漕运改制章程交给姜淮:

“姜爱卿,这件事,只有你能办。”

章程上写着:废除漕帮垄断,改由官督商办;提高船工待遇,设立漕运学堂...

“臣,领旨。”

走出金銮殿时,百官纷纷让路。靖安侯拍拍他的肩:

“必感欣慰。”

姜淮望向蓝天。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漕运改制推行得异常顺利。没了盘剥,船工收入翻倍;没了垄断,商贾争相承运。大运河上,千帆竞发,一片欣欣向荣。

半年后,姜淮巡视至扬州。码头上,那个曾经接过他鸡蛋的老农,如今开了间茶铺。

“青天老爷!”老农捧着新茶,“尝尝,今年新采的。”

茶香氤氲中,姜淮看见运河上往来的商船,听见船工们欢快的号子。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这场席卷帝国的风暴,从来不是为了摧毁什么,而是为了涤荡污浊,让新生得以破土。

就像这大运河,奔流千年,浊浪滔滔,却始终滋养着两岸生灵。

而他,愿做那疏浚河道的人。

无论前路还有多少风雨,他都会走下去。

因为这条路上,有父亲未尽的理想,有恩师临终的嘱托,更有这天下百姓的期盼。

茶尽,他起身登船。

下一站,是江南。那里还有更多的改革,等待他去完成。

帆张满了风,船,正破浪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