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急务疏(2 / 2)
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帝国边防空虚、财政捉襟见肘的现状,这场危机,在他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来得如此快,如此猛。
姜淮没有片刻耽搁,立即返回书房,屏退左右。他并未像朝堂诸公那般慌乱,而是极快地厘清思绪,摊开地图与纸笔。
剖析时局,他首先冷静分析了努尔哈赤的战略意图和明军弱点,判断出初期明军必然失利,关键在于能否稳住阵脚,保障后勤,等待援军与转机。
起草万言书,他运笔如飞,写就一封极其详尽的《陈辽东急务疏》。
此疏不再纠缠于追究责任,而是直指核心,如何打赢这场战争。他从军事部署、粮饷筹措、兵器补给、舆论民心、乃至对女真各部的外交分化,提出了整整十八条具体方略,条条切中要害。
尤其是他再次强调了利用“海运”保障辽东后勤的紧迫性与可行性,并附上了详细的航线、船只调配及与东南海商合作的初步构想。
密信网络,同时,他动用自己多年经营的人脉,向朝中可信的官员、军中旧识、乃至在野的知兵之士发出密信,陈明利害,呼吁他们支持自己的方略,并提醒他们警惕朝中可能出现的“速胜论”和“畏战求和”两种错误倾向。
在上书的同时,姜淮深知朝廷决议迟缓,必须争分夺秒。他以其在江南无人能及的威望,开始了实质性的准备。
召集巨贾,他秘密邀请苏杭湖嘉等地有实力的海商、粮商、丝商巨头,直言相告,“国若破,家必亡,诸位巨万资财,岂能独保?今北疆危殆,需借诸位之力!”
他并非空谈大义,而是提出了具体的利益交换,以他个人信誉和未来可能的政策倾斜为担保,换取商人们先行垫资,大规模采购粮食、布匹、药材等军需物资,并集结适合北运的坚固海船。
整顿民力,他借治理黄河后形成的组织架构,开始登记造册各地青壮,明面上是以备不时之需,如继续水利工程,实则暗中为可能的兵员补充和后勤运输做准备。
技术准备,他召集熟悉火器的匠户,开始研究改进现有的火炮、火铳,并利用商路,设法从澳门等地引入西洋火炮样品和技师,他知道,面对女真铁骑,火器是关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