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望大人明鉴啊!(1 / 2)

加入书签

鬼牙湾外,如幽灵般的快船与内地货船如期而至,无声地进行着大批货物的转运。

檀香、苏木、胡椒……乃至严禁出海的铜铁、火药等物,被迅速搬上内地货船。

交易完成,两船迅速分离,快船如鬼魅般消失在茫茫外海,而满载违禁品的货船则吃水深深,朝着预定的返航路线驶去,船上的人犹自为又一次成功的交易而窃喜。

货船缓缓驶入葫芦口水道。就在船身完全进入狭窄水域时,忽听一声锣响!

霎时间,两岸火把齐明,照得水道如同白昼!数条官军快船如离弦之箭般从芦苇丛中冲出,瞬间拦在船首前方。

同时,水下隐藏的兵士猛地拉起早已备好的粗大铁索,末端固定在两岸巨石上,彻底封死了货船的退路。

“不好!是官军!快掉头!”货船上的人惊惶失措,试图转向,但沉重的船体在狭窄水道中根本施展不开。

“放下跳板,弓弩手准备,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周炳立于船头,声如洪钟。

官兵如神兵天降,迅速控制局面。货船上的护卫见大势已去,纷纷弃械投降。

经查,船上所载,无一不是利润丰厚且严禁走私的货物,数量之大,令人咋舌。

几乎在同一时间,城内多家商行货栈被官兵破门而入。

正在等待消息的幕后老板和管事被一举成擒,大量的交易账本、往来书信被查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翌日清晨,知府衙门前的鸣冤鼓并未响起,取而代之的,是衙役押解着一长串面如死灰的嫌犯穿过街道,送往大牢。

查获的走私货物堆积如山,在衙门前广场上公开示众,引来全城百姓震惊围观。

公堂之上,姜淮面色沉静,惊堂木一拍,声威俱厉。

在人证物证确凿之下,这个盘踞沿海、勾结内外、规模巨大的走私团伙被连根拔起。

此案一破,震动全府。百姓们这才知晓,在刚刚经历天灾之后,姜大人又以雷霆手段,为他们铲除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这不仅切断了倭寇可能卷土重来的物资渠道,沉重打击了不法豪强,更整肃了海疆秩序,维护了朝廷法度与税收。

姜淮,这位既能御天灾、又能惩人祸的知府,其智勇与刚正,愈发深入人心。

……

海上走私大案的破获,如同一场无声的海啸,席卷了沿海各州县。

码头市井之间,人们交头接耳,既为那堆积如山的违禁品感到心惊,更为姜知府明察秋毫、雷厉风行的手段感到敬畏。

府衙地牢人满为患,卷宗堆积如山,姜淮昼夜审讯,梳理脉络,务求将此盘根错节的网络彻底肃清。

然而,就在这肃奸清弊的风口浪尖,一桩看似不起眼的旧案,却悄然牵动了姜淮的心弦。

这日,他正在翻阅走私案涉及的账本,试图找出更多隐匿的线索,老仆轻步进来,低声道:“老爷,门外有一老丈,自称姓陈,来自百里外的临海县,言道有数十年前的冤情呈报,已在府衙外跪候两日了。”

姜淮微微蹙眉。寻常诉讼皆有流程,越级上访者亦不少见,但“数十年前的冤情”却让他心中一动。

他放下账册,道:“请他到偏厅叙话。”

来的是一位年过花甲、衣衫褴褛的老者,面容黝黑,皱纹深刻如刀劈斧凿,一双眼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悲愤与执着。

见到姜淮,他未语泪先流,颤巍巍地呈上一纸已然泛黄、字迹模糊的状书。

“青天大老爷在上,小老儿陈三,状告临海县豪强赵家,三十年前,为夺我家传的沿海滩涂和一口甜水井,勾结时任县令,诬陷我父通倭,将其屈打成招,惨死狱中!

家产尽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