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新芽(2 / 3)

加入书签

什么花哨的招式,只强调基础与纪律。

“站如松,坐如钟!筋骨舒展,气血方能通畅!”周师傅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亲自示范,带着一众年纪不等的贾府子弟,从最基础的站桩、马步开始,练习一套舒缓而有效的导引术。

起初,这些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们叫苦不迭。宝玉觉得枯燥,贾环更是暗中撇嘴。

但在周师傅严格的要求和贾母明确的支持下,无人敢公然懈怠。

几日下来,变化悄然发生。

原本有些孱弱的身体似乎多了几分力气,午后听课时的困倦也减轻了许多。

连宝玉都不得不承认,活动开筋骨后,头脑似乎也清明了几分。

变化最为显着的,当属碧纱橱。

黛玉在紫鹃的陪伴和贾母的叮嘱下,也开始每日在屋内空地上,依着周师傅所教女子版的导引术,缓缓练习。

起初只是敷衍,但随着坚持,她惊讶地发现,那口仿佛常年堵在胸口的浊气,似乎顺畅了些。

以往入秋必犯的咳疾,今年竟只是偶尔轻咳几声,痰音也浅了许多。

她苍白的脸颊透出了一丝极淡的血色,指尖也不再是惯常的冰凉,而是有了些许暖意。

馆内常年萦绕的药味,似乎也被窗外竹叶的清新气息冲淡了些。

紫鹃喜不自胜,连声说:“姑娘,这法子真真有效!可见老太太让咱们强身健体,是再对不过的了!”

黛玉倚在窗边,感受着胸腔间久违的轻松,望着窗外依旧翠绿的修竹,唇角微微扬起一抹清浅的、真实的笑容。

她想起外祖母那日说的“强健了体魄,心思才能更开阔”,心中那份因流言和病弱而生的郁结,似乎也随着身体的轻快而消散了不少。

晚膳后,李纨在灯下做着针线,贾兰在一旁的书桌上温书。

屋内安静,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响和贾兰翻动书页的声音。

忽然,贾兰放下手中的《算学启蒙》,走到李纨面前,神色郑重。

“母亲,”他声音尚带稚气,语气却异常坚定,“儿子日后定要努力进学,考取功名,光耀门楣,重振我们这一房的声誉!”

李纨手中的针线一顿,愕然抬头,看向儿子。

烛光下,贾兰的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清澈而执着,全然不似一时兴起的孩童之语。

“兰儿,你……”李纨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她守寡多年,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却也只盼着他平安长大,守成便好。

何曾想过,年幼的儿子会说出如此志向远大的话来?

贾兰继续道:“程先生说了,读书明理,是为了经世致用。家学里新教的算学、律法,都是实在的学问。”

“武师傅也说,好身板是根基。祖母……祖母为了家族,那般辛劳……儿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知死读书。”

“儿子要像琏二叔那样,学着做事,更要像祖母期望的那样,做个于家于国有用的人!”

“绝不能再让家族因我们而蒙羞,要让母亲日后,能真正挺直腰杆做人!”

听着儿子这番远超年龄的懂事话语,看着他眼中那簇被新家学、新规矩点燃的、名为“责任”与“抱负”的火苗,李纨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

这泪水,不再是往日孤寂清苦的泪水,而是混合着震惊、欣慰、以及巨大期盼的滚烫热流。

她一把将贾兰搂入怀中,声音哽咽:“好……好孩子!母亲……母亲等着那一天!”

窗外,秋风依旧,却似乎少了几分萧瑟,多了几分催动新芽破土的力量。

贾府这棵历经风雨的老树,在斩除朽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