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刘志辉到来(2 / 3)
?你们现在来了,说八路军是匪军?说我们是匪窝?那我倒要问问你们,你们算什么东西?!是鬼子的帮凶,还是老百姓的罪人!你们还有脸吗?!”
这一番话,如同惊雷,在刘志辉和所有士兵的头顶炸响。村庄里,其他闻声出来的乡亲们,也用同样冷漠、甚至带着敌意的眼神看着他们。那些眼神,比任何武器都更具杀伤力。
刘志辉的脸,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他引以为傲的军装,此刻仿佛成了讽刺。他身后那些同样满怀“剿匪”热情的士兵们,也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无言以对。
“你……你……”刘志辉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老汉的话,像一把把尖刀,刺穿了他所有被灌输的理论和荣誉感。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老汉,也是对着所有村民,沉重地敬了一个军礼,然后沙哑地命令道:“传我命令!全营,不在村内扎营,一律到村外空地露营!任何人不得擅入民宅,不得拿群众一针一线!违令者,军法从事!”
看着士兵们默默收起帐篷,垂头丧气地向村外走去,刘志辉的心中,第一次对自己此行的“正义性”,产生了巨大的动摇。
夜色如墨,将山峦和村庄都吞噬在一片寂静之中。刘志辉的营帐里,一盏昏黄的油灯摇曳着,将他那张写满困惑与挣扎的脸映照得忽明忽暗。老乡的白日里的斥责,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让他辗转反侧。他反复思考着:“我们真的是错的吗?虎头山上的,真的是匪军吗?
就在这时,营帐外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个卫兵低声报告:“营长,外面有个老乡,说有要事相告,关于……关于山里‘匪军’的。”
刘志辉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这仿佛是黑暗中突然出现的一根救命稻草,让他可以暂时摆脱内心的煎熬,回归到他所熟悉的“军人使命”上来。他立刻整理了一下军装,沉声道:“快请他进来。”
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看起来憨厚老实的汉子被带了进来。他一进门就四下张望,显得鬼鬼祟祟,压低声音对刘志辉说:“长官,我是山那头李家村的,我知道那伙‘匪军’的老窝在哪儿!”
“哦?”刘志辉精神一振,立刻示意他坐下说,“你慢慢讲,具体在什么位置?”
那“村民”凑近了些,详细说明了虎头山八路军所在的位置。
这个情报,对于急于立功、同时又想证明自己此行正当性的刘志辉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他心中的疑虑被一种“建功立业”的冲动暂时压倒了。他根本没有去想,一个普通的村民,为何能如此精准地知道八路军的所在位置,又为何会在深夜冒着风险前来报信。他只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好!你带路!”刘志辉当机立断,立刻叫来了三连长,“你立刻带上全连,跟着这位老乡,连夜出击,务必‘匪军’一网打尽!记住,要快,要狠!”
三连长领命,带着一个连的士兵,在那位“村民”的带领下,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他们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踏入周卫国精心编织的“迷魂阵”。
这位“村民”,正是周卫国的得力干将,外号“山猫”。他不仅对虎头山的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更擅长模仿和伪装。他的任务,就是将这支国军部队引入周卫国预设的战场。
接下来的两天,对于三连的士兵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噩梦。
“山猫”带着他们在崇山峻岭中兜起了圈子。他时而指着一条看似捷径的羊肠小道,时而又说为了避开“匪军”的哨兵,必须绕远路。山路崎岖难行,士兵们背着沉重的装备,很快就累得气喘吁吁,怨声载道。而更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是,这片山林仿佛活了过来,处处透着诡异。
第一天下午,走在最后面负责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