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周卫国加入八路(完)(2 / 3)

加入书签

是‘土匪’出身。如果让他们继续待在清风寨,天高皇帝远,我们怎么监管?万一他们旧习难改,下山打家劫舍,那败坏的可就是我们八路军的名声!到时候,我们怎么向老百姓交代?”

“参谋长说的对!”二连长许连长立刻附和道,“既然要加入革命队伍,就必须接受我们的改造和管理。必须把他们拉到虎头山来,放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进行系统的政治学习和纪律整顿。否则,后患无穷!”

两位干部的反对声掷地有声,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担忧。一时间,会议室里议论纷纷,大多持怀疑态度。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张楚站了起来。他是个战术素养很高、善于思考的年轻干部。他走到地图前,指着清风寨的位置,冷静地分析道:“我倒是觉得,周卫国的提议,未必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一步好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张楚继续说道:“第一,我们去支援清风寨的时候,大家都亲眼看到了。清风寨的地形险要,防御工事完善,粮草储备充足,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防御堡垒。如果我们让他们放弃,那不是白白浪费了一个绝佳的前进基地吗?弃之不用,实在可惜!”

他顿了顿,手指在地图上从清风寨划向虎头山:“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清风寨空了,被鬼子占领了会怎么样?大家看,它就在我们根据地的正面,就像一颗钉子,死死地钉在我们的门口。鬼子以此为据点,修筑炮楼,屯兵驻守,将会对我们的虎头山构成巨大的、直接的威胁。到时候,我们想要拔掉这颗钉子,恐怕要付出数倍的代价!”

张楚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所以,我认为,让周卫国他们继续驻守清风寨,非但不是隐患,反而是为我们虎头山根据地设立了一道坚固的屏障。他们是我们的‘前哨营’,也是我们的‘防火墙’。至于监管问题,我们可以派政工干部过去,加强思想教育。只要我们工作做到位,我相信,周卫国和他的兄弟们,会成为我们最可靠的战友!”

张楚的一番话,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让原本一边倒的局势瞬间变得复杂起来。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沉思,只有邱团长,看着地图上那个被张楚点中的“清风寨”,眼中闪烁着赞许和深思的光芒。他知道,一个艰难但可能正确的决策,正摆在他的面前。

就在这微妙的沉默中,一直端着搪瓷缸子,小口喝着热茶的吴远山放下了杯子。他作为团里的老政委,德高望重,平时话不多,但一开口总能切中肯綮。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老邱啊,我同意张楚的想法。”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邱团长,又环视众人,缓缓说道:“张楚同志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分析得很透彻,我完全赞同。而我要补充的,是从思想工作的层面。我们常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但反过来,‘人心也最需要从内部去感化’。周卫国他们之所以不愿意来虎头山,除了舍不得清风寨这个基业,恐怕也有一份顾虑,怕被我们‘吞并’,怕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如果我们强行将他们调来,即便人来了,心也可能还是隔着的,那样反而会埋下更大的隐患。”

吴远山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他们空间,更要给他们信任和引导。派谁去引导,就成了关键。我提议,让陈怡同志去。”

听到这个名字,邱团长的眼睛一亮。李勇也恍然大悟般地点了点头。

吴远山继续说道:“陈怡同志是我们团里最出色的宣传骨干,她有文化,有热情,更重要的是,她懂得如何用战士们听得懂的语言去讲革命的道理。她不是去空喊口号,而是能真正走进人心。我相信,由她带队去清风寨,绝对不是去‘监管’,而是去‘播种’,去把我们八路军的种子,真正种在周卫国和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