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投桃报李(1 / 4)

加入书签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

王徵:物理学家,精通数学、物理,尤其在机械设计方面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上梁山之前着有《新制诸器图说》手稿,记录了天球自转,地堑自收,水轮自汲、水漏自升、火船自去、火雷自轰、风轮转重、风车行远、云梯直上、云梯斜飞、气足发矢、自转常磨、自行兵车、活台架炮、活钳擒钟。运重机器,活动地平,生火机,西洋神器测量定表,活闸自动开闭及常闸上下转移之器,榨油活机,螺丝转梯等等。

王徵,历任梁山工程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生导师,梁山机械部部长,梁山科学院副院长

吴有性:医理学家,根据对瘟疫的观察,把致病的病因抽象出厉气的概念(就象现代医学起初得出病毒的概念,抽象出病菌的概念,以及生物学最初得出基因的概念一样)。

吴有性,历任梁山总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梁山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梁山生物化学学院院长、科学院副院长。

徐弘祖:地理学家,这个读者都熟悉不用凑字数。

徐弘祖,历任梁山地质学院讲师、博士生导师,梁山地质勘查队队长,梁山测绘学院院长,梁山矿业大学筹备部负责人(1631年勘察新梁国铝矿期间失踪)。

方以智:时年22岁,少年天才,在天文物理学特别是光学上有极高造诣,最早提出光不走直线,提出光波理论者,最早提出汉语拼音者。

方以智,历任梁山军总装备部主任、副部长,梁山军国防大学副校长,1644年授勋梁山军大将军衔。

宋应星:这个名气太大,太厉害。

宋应星,历任梁山师范学院讲师、教导主任、院长,梁山司教育部部长。他是唯一任职梁山司正部级官员的外来引进人才(1637年随军攻伐日本期间被日本忍者刺杀身亡)。

糟老头李之藻,数学家。这人比较猛,时与徐光启齐名。

李之藻,历任梁山师范学院讲师,梁山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定居梁山3年,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逝世,时年62岁。)

交代6大猛人只为明了一个事实:明末的几十年中,中国科技已然繁花似锦,可谓群星灿烂,成果辉煌。明末科技发展有显着特点,“重实践、重考察、重验证、重实测”。用潇洒的话来讲,是为:“十分注重数学化或定量化的描述,是近代实验科学萌芽的标志。是中国传统科技走向近代的希望。

“繁花似锦”中挑出9朵花(着作)来,朵朵都是世界顶尖水平的着作:

(1)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

(2)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年);

(3)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年);

(4)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

(5)屠本《闽中海错疏》(1596年);

(6)徐光启《农政全书》(1633年);

(7)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

(8)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0年);

(9)吴有性《瘟疫论》(1642年)。

在崇尚数学、崇尚用数据实证的明后期,数学家程大位所着《算法统宗》是大江南北真正的畅销书,一版再版仍供不应求。这本书可不像孔老二的四书五经,属于朝廷强制规定的教材,你能想象枯燥的数学着作成为畅销书,你能想象当今这个社会低科学技术的崇尚到了怎样的一种境界!

想不到,完全想不到!

这些人对于梁山来说,好比三钱之于熊猫。这些顶尖科技人才的到来,好比家里梧桐树上飞来了金凤凰,那可不是一般的招蜂引蝶,他们的徒子徒孙和仰慕追随者纷纷来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