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潮,来自梁山的歌(2 / 3)

加入书签

口爆玉米花起了争执。哥哥个头大出弟弟一圈,那弟弟七八岁模样,也不是好惹的,双脚向内站稳,曲腿沉膝双拳护腰,站了个二字钳羊马。再伸手前后摊开,来了个有模有样的咏春起势,唱到:“咏春,叶文。”

路上的毛孩子打架使出咏春拳起势,这一幕让人忍俊不禁。无他,只因《潮,来自梁山的歌》太过深入人心。南京坊间传说这咏春拳乃是梁山军总司令林云所创,最适合街头斗殴,适用于菜市场抢夺摊位、教训插队行为等各种小规模冲突场景。近卫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拍着枪杆子赶走挡道的咏春拳手,“勿挡銮驾快快闪开,再不走请你俩吃枪子儿。”

左手边的叫花子‘呼啦’铺开破毛毡拉开了胡琴,咿呀呀地开口唱梁山小曲:“走啊--路遇大姐得音信---”越剧折子戏《桑园访妻》在梁山家喻户晓,这段戏文可是赵舒雅本人的原唱作品,一年前为了原汁原味唱好这段词,她专门找到尹桂芳大姐的电脑视频一个字一个字校准发音呢,此时听到乞丐大叔翻唱自己的作品,不免摇铃驻车开窗聆听。叫花子大叔跑调又走音,实在不忍卒听,简直是对艺术的亵渎。不专业不敬业为赵舒雅所不容,转念一想,人家混口饭吃也不容易,何必苛求,不听就是了。刚想走,叫花子大叔的小女儿又唱起了黄梅调《女驸马》,真真字正腔圆,显然这乞丐父女安庆府出身。许是嵊州话难学,梁山话易上口,叫花子大叔一曲《打虎上山》唱得不比美琪剧院差,胡琴拉得也好。

“今日同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坐在车子里的万芳显然最爱这段,兴之所至忘乎所以起来,跟随地摊周围一干闲人看客摇头晃脑地跟唱。末了还不忘自己给自己喝彩:“好—”

“万公公,这《打虎上山》和《桑园访妻》一样,原本都是交我首唱的。只是后来曹少改主意,说《打虎上山》须男子唱才有气势。要不然,此曲原唱之本尊在此!”

赵舒雅没心没肺地抖着往日荣耀,继而暗自神伤自己不再有光环,是个过气的明星。万芳伺候赵舒雅身边不过一日,却对这位贵妃娘娘印象极好,大方不做作,对下人尊重有加不摆架子。他下定决心在到达美琪大剧院之前将实情相告,哪怕由此得罪了贵妃,被贬去孝陵卫看门也要实情相告。刚想开口,却被老叫花子三曲终了开始要钱给打断。

看客们只看戏不打赏,还要说风凉话。这位好心人指点道:“老乞儿,你学的梁山大戏自然不错,可你若要招引人气,莫过说梁山的相声。你看,《醉酒》那段就相当精彩,能把人肚子笑疼。”

老叫花子挺为难,他可没钱进美琪戏院亲见《潮,来自梁山的歌》,刚才唱的几个段子都是在茶馆酒楼街头巷尾免费听来的,听多了也就会了。那位好心人似乎并不为出手指点,存心是借个场子自娱自乐。也不管老叫花反应,就坡儿一人分饰两角,挑自以为最搞笑的段子说上了。‘哗啦’打开手中折扇:

四轮马车?来!往这儿轧!从我身上轧过去!

嚯,满不在乎。

呦,消防队的马车!

这回怎么样?

我……我起来吧。

哎!这回他躲开啦。

是啊,救火车啊,轧了白轧。

这位仁兄无师自通,学到了相声表演艺术精髓,寥寥数语引来看客们笑声不断。但启动的銮驾马车里气氛肃穆,赵舒雅拧着眉头听万芳掰着手指头娓娓道来。

“…广西的《山歌好比春江水》、陕北《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叶尔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施州小曲《龙船调》、水西《阿杰鲁》、蒙古的《敖包相会》、云南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如今南京城里人人耳熟能详,半大小子都能来上一句半句。《好汉歌》最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