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高迎祥犀利提问(3 / 3)
、饥荒、瘟疫肆虐,可怜的财政还要负担赈济灾民的重担,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气得万历干脆不搭理那些文官集团走资派。也可想而知,这种局面不加收商税不可能缓解。
天灾引发干旱,干旱导致饥荒,饥荒造就流民,社会不稳财政锐减,北方游牧渔猎部落也因饥荒而频频入寇,朝廷一面要赈济灾民,一面要防备北方入寇而维持好北方九大军镇,这些军镇本来有自己的屯田,不需要朝廷给粮食,可干旱也导致这些屯田歉收,本来就吃紧的财政面对如此大的开销肯定枯竭。
财政枯竭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赈济灾民,所以流民变成了流寇。财政枯竭不能置办军饷和军械,所以军镇哗变成为溃兵。唯一没有因财政枯竭而拮据的军镇辽东镇又被一个叫袁崇焕的白痴搞的‘凭坚城,用大炮’之错误谋略搞成了马其诺防线,毫无作用不说,还坐实了吞噬明朝最后一点财力的巨坑。
如此便是明朝亡于财政崩溃的真实步骤。
加税和三饷在灾荒地区是免除的,而造反地区集中于灾荒严重的北方,所以并非是加税引发民变,而是长期得不到赈济引发民变,但朝廷也穷得实在是丢人现眼,整个国家最后只剩下不足十万两银子--后世的津巴布韦笑而不语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