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装都不用装(2 / 4)
明军,连‘敌军’二字都避而不谈。
沐抚司城,梁山军大营。
8门山炮被拆成零件,炮管炮身轮毂分别整齐堆放于武器库外,等待装上骡马。战士们有条不紊忙碌着,部队将于明日开拔,一天时间足够做好准备。集合号忽然响起,战士们停下手里的活询问军官何故。军官们同样一无所知,正纳闷中,只见向发冲出军部高喊:“二连紧急集合。”
情报显示明明白白,武昌来的明军都是些畏敌不前、扰民优先的三线城防军和驻屯军,俗称老弱病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鼠疫期间执行过围困施州任务的老熟人,被遭瘟军打得屁滚尿流的手下败将,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促使他们忽然士气大涨,竟然会急行军二昼夜提前将近6天推进到施州。此刻距离梁山仅3天的路程,也就是说,梁山军情报与侦察工作出现了巨大失误。
董乐斌却一脸无辜指出,中路明军统帅马炯是位杰出的青年将领、好战分子,湖广军官团中素以治军严厉和极端好战着名。情报处事先早已提醒部队勿轻敌,须对这路正面明军作重新的认识。兵还是那些兵,将却不是原来的将。
好在左右两翼明军不曾食言,行动如约定的异常迟缓。常德方向之敌放着好好的官道不走,选择盯住仅驻扎了几十个民兵的鱼木寨虚张声势围而不攻。夔州来敌日行十里,日夜不间断鸣着枪在山里转圈,其行踪可用‘飘忽不定、秋毫无犯’来描述。
按常理,分兵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时间上的协同,力求在同一时间达成集结或合围。马炯此时应该选择停止前进,报朱燮元严令两路积极配合行动才是。也许是托大,也许是立功心切,马将军直接无视梁山军威名,决意以已一路人马吃下施州。如此送给梁山军大大的吃惊!孤军深入兵家大忌也,这小子活腻啦!
时间上已不允许赶往预设阵地,道路两旁预埋的炸药来不及点燃,扎滚木的绳索来不及砍断。总之,中路阻敌方案因为明军来势太快都无法按计划实施。一切太过突然。
大疫期间明军在施州境内营造的路卡和关隘还没来得及拆除,原封不动保留着,其中部分重要路段的关卡由施州卫所军站岗执勤。老赵的兵成为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首批受害者,当明军鸟枪射出的弹丸深深嵌进关卡垛口上时,施州军睁圆了惊恐的眼睛,“不是说好的官军还在长江里练凫水么,怎到了跟前噻!”
关隘驻兵10人,路卡驻兵5人。马炯部突进到梁山边缘地带,全程攻克大小关卡3个,擒获贼人(同样是官军)21人。马将军带兵走了十来天今天终于见着敌人了,高兴!
马炯此人继承了其父绝大部分基因,身材异常高大,比秦良玉1.86米的个子还高3公分,堪称巨人。所以合身的成衣是买不到的,只能定制。明军武库中最大号的甲衣穿他身上仿佛绑了层枷锁,手都伸不直的,只能自己出钱打造甲胄。年轻人喜欢彰显个性,马小爷出高价让巧匠打了副金光灿灿的仿唐制明光铠,那两块凸起的护胸内可不是空的,实实在在贴在了硬邦邦的圆鼓鼓的胸肌上。精心保养的明光铠闪光亮堂,数公里之外就能被其光芒亮瞎眼珠子。马将军,你真的要感谢泰森的仁慈,否则就以你身上这夺目的行头一早就死在了狙击枪下。咱们小马将军体型高大,力气更大。枪、铳,胆小懦弱之人才会用,他的兵器是门板厚的长柄大刀,重28斤又14两,实难以想象这么笨重的兵器他能挥舞自如。人不累,胯下战马该累得够呛。
施州军俘虏们战战兢兢走进马将军营帐内,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兵器架上那柄寒光凛凛透着杀气的开山刀,原先商量好的烈士气节刹那间灰飞烟灭,加上马炯对误入歧途的大明军士和颜悦色,于是一个个不争气地有问必答。
哦!?梁山贼寇不敢迎战天军,龟缩大营里不敢出。
< ↑返回顶部↑